【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们品读与回味的。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的真实准确。
  3.感受⼈民解放军排⼭倒海、所向披靡的⽓势和⼀往⽆前、压倒敌⼈的⼤⽆畏精神。工作重在到位读后感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法,是教学重点
  2.运⽤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20⽇晚开始,6⽉2⽇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泽东亲⾃撰写《⼈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民和全军将⼠以极⼤⿎舞,对于⽡解敌军⽃志,⿎舞我军⼠⽓发挥了极⼤的作⽤。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类战争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江⾯上,万船齐发,冒着炮⽕,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夜夜盼解放的江南⼈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长达⼀千余华⾥。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玩弄的和谈阴谋⽡解了⽃志。这篇新闻,⽓势磅礴。⽑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势,表现了恢宏的⽓度。这篇新闻,语⾔准确精练,铿锵有⼒,书⾯语和⼝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3.语⾔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的?
  ⼆、课标分析: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是⼈教版⼋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篇新闻。本单元是新闻单元。希望学⽣通过阅读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我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活和新闻本⾝的发展。《课标》要求只需初步了解新闻⽂体,学会读新闻,体会课⽂洋溢的胜利激情。
  三、教学设计:
  (⼀)导⼊:同学们,如果你的⾯前同时摆着今天的新闻早报和⼀本⼩说,你⾸选看什么?⼩说似乎⽐新闻更好看。但其实,如果你善于读新闻,你会发现其实新闻也很好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就要教⼤家如何读出新闻的独特的味道出来。今天这则新闻与长江有关,请看⼤屏幕。⽣读⼤屏幕:⼤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滚滚长江,是激发历代⽂⼈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业的战场。想当年,诸葛⽻扇纶⼱,周郎⽕烧⾚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千⼋百年之后,⼀场激烈程度有过之⽽⽆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幕。⽑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
全中国!⼤江之上涛⾛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这是⼀场惊⼼动魄的⼤搏杀,这是中国历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势如虹,千⾥江防,全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就此吹响,⼀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师:为了报道这场伟⼤战争的进程,⽑主席写下了这篇新闻《⼈民解放近百万⼤军横渡长江》。
  (⼆)读新闻内容:模拟播⾳员语⽓⾃读课⽂。想⼀想:
  想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信息,应该只读哪句话?
  想简单了解新闻的⼤概内容,应该只读哪句话?想详细了解新闻的详细内容,应该读哪⼏句话?
  明确:新闻结构五部分
  (三)析新闻结构
  1.探究:东路军很烦恼:因为他们被⽑主席他⽼⼈家安排在了新闻主体部分的最后⼀个层次。他们不服⽓,认为⾃⼰的位置完全可以往前。你以为这样安排好吗?你能说服他们理解⽑主席的安排吗?
2.学⽣交流后读⼤屏幕:20⽇夜起,长江北岸⼈民解放军中路军⾸先突破安庆、芜湖线……21⽇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和中路军所遇敌情⼀样,我西路军当⾯之敌亦纷纷溃退,毫⽆⽃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我东路35万⼤军与西路同⽇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下午⾄22⽇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切抵抗之敌……
3.明确: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安排。中路军⾸先发起进攻,所以先写中路军。西路军和中路军⼀样,所遇抵抗⾮常微弱,所以接着写西路军。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在后边单写。
  (四)赏新闻语⾔
  1.探究:新闻的语⾔中也有形象、也有情怀。请选择你喜欢的⼀个词(句)来说。提⽰:表达准确的动词典雅的⽂⾔词语含义深刻的词语铿锵有⼒的短句热烈澎湃的情感
  2.齐读:注意情感。
  我东路三⼗五万⼤军与西路同⽇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发电时⽌,我东路各军已⼤部渡过南岸,余部⼆⼗三⽇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下午⾄⼆⼗⼆⽇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锡段铁路线
  (五)品新闻滋味
  1.思考:课⽂中,有⼀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在许多时候甚⾄完全可以不⽤。但是它的表现⼒是极其强⼤的,谁能把它出来!
  2.指导朗读;⼆⼗⼀⽇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我西路军当⾯之敌亦纷纷溃退,毫⽆⽃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东⾯防线⼜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五万⼤军与西路同⽇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我东路各军已⼤部渡过南岸,余部⼆⼗三⽇可以渡完。我已歼灭及击溃⼀切抵抗之敌。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锡段铁路线。
  (六)悟作者情怀
  ⽑主席之伟⼤,不仅在于他是思想家⾰命家,⽽在于他和曹操⼀样都是能够横槊赋诗的⼤才⼦。有⼀⾸诗这样描写⽑泽东:你⽤平平仄仄的声写诗,⼆万五千⾥是最长的⼀⾏啊!你知道哪些⽑泽东的诗词?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泽东?
  学⽣欣赏:民族情怀:“问苍茫⼤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政治情怀:“神⼥应⽆恙,当惊世界殊。”
  ——《⽔调歌头游泳》⼈民情怀:“坐地⽇⾏⼋万⾥,巡天遥看⼀千河。
  ——《七律⼆⾸送瘟神》⼭⽔情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七律长征》
  (七)课堂⼩结
  1.伟⼤的新闻的背后,站⽴着的是伟⼤的⼈。伟⼤的新闻的底座,乃是伟⼤的情怀。新闻是⼀个社会的眼睛和良⼼,倾听门外世界,关注社会⼈⽣。
  2.这样读新闻:读出新闻的结构魅⼒读出新闻的表达魅⼒读出新闻的情感魅⼒。
  第⼆课时
产品售后服务方案  教学⽅法:“导-读-悟-拓—写”四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则电视新闻导⼊)
  同学们,我们先通过观看⼤屏幕来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屏幕播放前⼏天全校师⽣清明节给烈⼠陵园扫墓的视频。
  今天,就和⼤家⼀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那什么是新闻(消息)呢?消息的概念
  1.⼴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2.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3.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消息,新闻学认为,消息的对新进发⽣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变动的报道。
  ⼆、读(读教材例⽂,了解消息的结构)
  请⼤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则消息。下⾯我们就结合这⼀则消息来分析⼀下消息的结构。(⼩组合作讨论)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度概括已经发⽣的新闻事实,⼀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段或者第⼀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制作相册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段落或最后⼀句话。
  倒⾦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悟(读教材例⽂,感悟消息的特点)
  结合《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分析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的最新的事情。(释题)
  2.真实性:即⽤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新鲜性:要求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的,或者虽不是新近发⽣,但别⼈从未报道过。
  4.明确性:简明、扼要。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深⼊分析。
  四、拓展练习为了检验学⽣们的学习情况,⼤屏幕上出⽰两则消息,都是离我们的⽣活很近,让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到⽩板前画出消息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结构
  五、写(让学⽣试着写⼀则消息练笔)
  前⼏天学校组织全校师⽣到塔⼭烈⼠陵园祭扫,根据此事,撰写⼀则消息。
  1.学⽣写作,⽼师巡视,及时解决学⽣们的问题
  2.学⽣展⽰写作成果(通过投影到⽩板⼤屏幕上,同学们共同学习、借鉴、点评)
  3.同学们互评
  4.⽼师点评总结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很多知识,如了解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并且学会了写消息。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新闻,爱上写作,那么也许未来优秀的记者编辑就是你!加油!
2.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知识点
  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简介
  ⽑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中国伟⼤的⽆产阶级⾰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书法家。“⽑泽东思想”的主要创⽴者,中华⼈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主要作品集有《⽑泽东选集》《⽑泽东⽂集》;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故事背景
  选⾃《⽑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22⽇、24⽇《⼈民⽇报》。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结束后,⼈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的苦⼼经营之后,于1949年4⽉20⽇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20⽇⼦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夜,⽑泽东撰写了《⼈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22⽇2时,新华社全⽂播发了《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
  1、锐不可当:锋利⽆⽐,不可抵挡。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头,⽐喻腐朽势⼒被迅速摧毁。⽂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22⽇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
长崎大学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句?有什么作⽤?
  正⽂的第⼀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何⼈(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了什么写作⼿法?有什么作⽤?
  这⾥⽤“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情。
  5、⽂章最后⼀段有什么作⽤?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的内容。“英雄式的战⽃”“坚决地执⾏”突出了解放军将⼠⼀如既往以英勇的⽓概取得更⼤的胜利。
  五、课⽂主题
  《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涣散、毫⽆⽃志。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
室内体育游戏  ⼀、故事背景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选⾃1981年7⽉9⽇《⼈民⽇报》(原载1949年4⽉24⽇《⼈民⽇报》)。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结束,⼈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的苦⼼经营之后,于4⽉20⽇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20⽇⼦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夜,⽑泽东撰写了这则全⾯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理解词义
  1.击溃:打垮,打散。
  2.业已:已经
  三、问题归纳
  1、⽂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的准确性、严密性。
  3、“此种情况,⼀⽅⾯由于⼈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这和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关系”,这句话运⽤了什么表达⽅式?有什么作⽤?
  这句话运⽤了议论的表达⽅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度,深化了⽂章的主题。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句中的“不料”⼀词有什么作⽤?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嘲讽了汤恩伯过⾼估计东⾯防线的稳固性,从侧⾯表现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5、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了哪些富有表现⼒的词语?有何作⽤?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敌的⽓势。
  6、在语⾔运⽤上有什么特点?
  ⽤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指打破某种状态、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向⼀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因此“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防线⼜被我军突破了”,都运⽤得很准确。⼜如,东⾯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部分被歼灭,另⼀部分被击溃,作者不是⼀概说“歼灭”,或者⼀概说“击溃”,⽽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切抵抗之敌”。再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字⽤得⼗分准确。⽽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个“很”字,⾜见他骄傲⾃负的⼼理。
  四、课⽂主题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本⽂通过全⾯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同仇敌忾、所向⽆敌的⼤⽆畏⾰命精神。
3.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知识点
  ⼀、消息的定义: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简洁明快的语⾔及时报道新近发⽣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种短篇新闻⽂体。
  消息通常被⼈们称为新闻。“新闻”⼀词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我们这⾥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消息是报纸、⼴播、电视中最⼴泛、最经常使⽤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常见的新闻形式。
  ⼆、消息的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简洁。
  消息只需报道事实,没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关问题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度区分
  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事件新闻
  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物新闻、事件新闻
  4、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
  我国新闻界较为通⾏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
  ①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新事、新⽓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字更加精简,常常⼀事⼀讯,⼏⾏⽂字。
  ②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③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以带动全局,指导⼀般。
  ④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四、消息的结构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者是辅助部分。
  1、标题:⾼度概括已经发⽣的新闻事实,⼀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2、导语:⼀般指“电头”后的第⼀句或第⼀段⽂字。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使读者⼀⽬了然。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材料,是本则消息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