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广开言路的例子
李世民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里(公元627-649年),政治开明,国力强盛,百姓过上了殷实的生活。因此,人们称这一个时期为“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唐太宗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好,除了他的雄才大略等其他因素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纳谏。这一点在他的治国经历中非常突出,因而得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的美誉。
什么叫纳谏?纳谏的意思,就是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尤其要听得进去批评的意见,从中判断优劣是非,然后吸取那些好的意见,来制定政策、处理政务。唐太宗能纳谏,是因为他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再有才能,也不可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小班语言教案
淘宝店要怎么经营唐太宗的这个道理,是从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中得到了启发。盖茨海德府
勇武善战的唐太宗,非常喜爱收藏一些好的弓箭。在南征北战的岁月里,收集的好弓箭已有几十张之多。他便以为天下的好弓都收尽了,不会再有更好的。有一天,唐太宗拿出自己收
藏的弓箭给造弓箭的工匠们看,心里美滋滋的,似乎想炫耀一番。弓箭们一看,便恭恭敬敬地禀告道:“皇上,实不敢相瞒,这些弓箭其实都算不上是好弓。”
“怎么不是好弓?这可都是我四处收集得来的。“唐太宗问道。
“这些弓的木头取纹都不直,所以虽然很硬,射出去的箭却易歪难直。”说着,那工匠拿出一张他们制造的好弓,呈到唐太宗面前:“请皇上试试这把弓。”
唐太宗接过来,反复看了看,拉了拉,又搭上箭,射了一下。果然是好弓!再看原来那些弓,都觉得不怎么样了。唐太宗这才明白,自己以前鉴别弓箭好坏的方法,并不十分高明,并由此悟出一个非常明显却又十分深刻的道理。
有一天,唐太宗与大臣们讨论政事,说话之间,唐太宗就把这件事说给大臣们听,最后感慨万分地说:“我是用弓箭打下的江山,却还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是这么多,我怎么可能都了解呢?你们一定要多提醒我。”
在唐太宗的鼓励下,大臣们都敢于说话了。遇上讨论事情的时候,也都乐意把意见当面提出来。特别是有位名叫魏征的大臣,总是不断地给唐太宗提意见,而且往往据理力争,丝
毫不让。唐太宗对他也特别尊重,还常常把他召进宫中,单独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古代的君王,有的明智能干,有的昏庸无能。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
魏征回答说:“明智能干的君王,总能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昏庸无能的君王,却只听得进一两个人的话。吸取大家的意见就能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只听个别人的话,就会闭塞言路,受其蒙骗。这就是好皇帝与坏皇帝之间的区别。”
唐太宗听了,连连点头。
有个大臣的女儿,才貌双全,皇后建议把她选入宫中,并且已经登记入册。其实这位姑娘已经与人订婚,有了婆家,但既是选入皇宫,谁还敢说个“不”字呢。有人说把这事告诉魏征。
魏征急忙进宫拜见唐太宗,劝谏道:“皇上居住的是深宫大院、亭台轩榭,应该想到曾经贫民百姓是否有房住;皇上每天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应该想想贫民百姓能否填饱肚子;皇上身边嫔妃成、美女如云,应该想想贫苦百姓是否有个家。”快乐男孩
唐太宗说:“你说了这么一通道理,到底想说什么啊!”
众志成城什么意思魏征这才把来意挑明,说:“人家的姑娘已许婆家,皇上却要去据为己有,岂是一个好君王所能做的事呢?”
单身说说唐太宗连忙认错,自责不已,马上下诏,从嫔妃名册中划掉那位姑娘的名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