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黄议论文写作的过程
1.审题:
明确议题的核心概念(主题)。
2.立意:
构造一个关于议题的判断(中心论点)
展开说理,寻理由与根据,通过推理,完成对“判断”的论证。
3.写作:
论据素材的存储与加工
一、素材从哪里来
1.素材来源于生活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欣然接受
(例文1)对陌生人温柔地一笑,他人也会回赠给你同样温暖的笑容,这便是幸福;看到老师主动问好,在父母工作一天之后递上一杯热腾腾的奶茶,将爱回馈给为你辛苦付出的人,这便是幸福;把自己微薄的积蓄捐助给慈善事业,为希望小学的建设投入哪怕一块砖瓦,看着山区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这便是幸福。
幸福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就看你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左拉说过:“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只要把爱与人共享,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更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例文2)罗曼·罗兰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可见,幸福本身就是与生命同在,不需产生,也不需创造,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曾感觉。
若把人生比喻成小狗,那么幸福就如同尾巴一样跟着我们一直往前走,可是我们却总是迷茫与疑惑,看不见幸福的踪影,甚至想要创造本就存在的幸福。但是,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后啊。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社会,人们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日复一日,步履匆匆,
想要把幸福与物质等同,却发现我们的灵魂越来越空虚。殊不知,停下疾速赶路的脚步,不知不觉便会嗅到幸福的香味。
2.素材来源于阅读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例文3)人当仰高山之雄伟而不以矮陵之平缓为耻,奋而直上;当望江海之浩瀚而不以小河之局促为羞,起而扬帆;当知君子之德才而不以自己之所缺为卑,立而苦学。仰则自知而自强,卑则自叹而自弃。
何处不应当仰望来明白自己的缺失,来激励自己前进?站在高处仰望,才能穷尽千里目;站在低处仰望,方知不解者甚众。苏秦自以为辩才无双,说秦不成,方知不足,悬梁刺股,终以六国相贯合纵之策。河伯自诩江水满溢,东至大海,方望洋兴叹,归江河百川入浩荡大海。术业有专攻,却应知强中自有强中手,时时向上,专攻更甚,方达极致。孔子弟子三千,却不知日之远近,终为两小儿所嬉笑;孟尝君知人无百能,养鸡鸣狗盗之徒以补其短,终免杀身于强秦。木桶百围,终有一缺,短板效应时时警示着我们以己之短,学
人之长。我们仰望着超越自己的人物,是为了超越自己,为了更高而伸手触云,为了自知而自强。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当星空与大地的隔离成了生与死的距离,仰望便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王羲之仰观宇宙之辽阔,俯察人生之渺小,竟为生命易逝而叹惜,悲从中来,不能自已,终日与高玄之士清谈,不得其解。韩愈夜上华山,日出之时,竟为归路之险痛哭流涕,错过巍巍华山的西峰盛景。柳宗元被贬永州,不去想再起之时,整日凄神寒骨,落得四十余岁便郁郁而终。他们都望着自己的星空,却被天地之间的恐怖所压抑,压得自卑。仰望之时,应当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霸气,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所望甚高,而人心为绝顶。命虽不幸,叹三生之无悔。心之所向,则意犹尚未竟。仰止不卑,戒自叹而自弃。
千年之内,万民之间。仰头者甚众,而绝顶者无几;心卑者甚众,而自知者无几;空想者实繁,而自强者实繁,而奋勇者盖寡。奋勇则其九死其犹未悔,吾辈当秉“仰而不卑“以奋勇搏于长风大浪!
3.素材来自于课堂
(例文4)《守得本,方为自我》
静静汨罗,守护着你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你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你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你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的心,与日月同辉。
当黎明还在不断孕育的时候,你就摸到了光亮的触角,并且长吟起来。现实的黑暗挡不住你上下求索的心,但特立的高洁使得你永远只能踽踽独行。你虽竭尽全力,但你那嘶哑的喉咙终究没有唤醒沉睡的荆楚大地。气愤心亦冷的你最终选择以自沉的方式为自己的故国吟最后的挽歌。
为国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可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执著,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
辉的精神丰碑。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胸怀“美政”理想,企图改善楚国的处境,但却为黑暗势力所围困,从而引发出悲剧性的冲突。而最为感人的是,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他对坚持斗争下去的个人后果本来有足够的估计,但他义无反顾,仍去自觉承担:“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舍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明知坚持下去会惨遭不幸,但为了坚守原则,他仍然坚持斗争到底,从而忍受了极大的痛苦,最终导导致了人生的极大悲剧。
是那清流兰汀的汨罗江畔,是那惨遭放逐的三闾大夫。“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面对楚国宫闱的谗谄小人,面对他们“吃鱼的年代”,屈原毅然捍卫了自己的本!“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大夫,即使他永远地捕鼠,也不肯同那些小人围众而分鱼!这就是自己的本,这就是屈大夫的清高。是这样的茫茫天问,是如此的离骚忧郁。守住本,才见证了屈大夫的一个大大的自我。
二、素材怎样选择和存储
1.素材的选择标准——“共识”“语料”
素材的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①经过生活检验的常识、公理、定理、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更有利于证明观点。
②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经典诗句、经典情节、经典形象,能使证据散发永恒的魅力。
③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有品位的文化事例(绘画、音乐、戏剧、考古……),可以增加论据的厚重感。
④调查统计数据、科学实验结果、最新科技发明,会更客观的证明观点。
⑤一段生动的情节、一些有趣的事例,能提高表达效果。
⑥进行逆向思维,反向事例,能使论证更加严密。
2.素材的存储专题化
①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议论文论据③我渴望温暖和谐的家庭,那是我憧憬的尘世世界;我期盼能写出很棒的文字,这是我追求的精神世界;我还希望我能做一个快乐坚强的人,这是我理想的自我世界;若能对他人有一点帮助,对这个世界有一点贡献,那我的小世界就与周围的大世界连通了。
④过去我们在大国心态和弱国心态的双重支配下,自大又自卑,排外又媚外,出尽了洋相,也吃够了苦头。今天仍有相当多的青年,一面高喊过激的爱国口号,一面费尽力气要出国定居,这应该怪不当的引导。做人要自爱自尊,作为民族也如此,而自大和自卑都是自尊的反面。两极相通,狭隘民族主义是很容易变成民族虚无主义的。正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也更有条件用全球的、人类的眼光来看中国,更好地辨别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建设一个更伟大的中国。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周国平《爱国的平常心》
婴儿说话三、素材怎样运用
1.素材多元运用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2.素材的关联与点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鸡眼如何
回到原点,并不是人生的归零,而是生命的超越。1797年3月5日,华盛顿完成了权力移交,一身轻松地回到他的弗农山庄,再次成为农民。“农民——总统——农民”,生命在完成了一段高昂乐章后,又回到原点。华盛顿主动告别权力回到原点的姿态启示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3.素材的重组与改造
天净沙•秋思
家具颜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