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发展史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二)分期
舒婷诗集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的英语《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3)湖畔诗人
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诗作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他们诗中的天真、直率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
(4)小诗
小诗创作兴盛于1922至1923年。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短诗,在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一般以三五行为主,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我们熟悉的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就是小诗的一种。
(五)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新月派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指出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出新诗格律化,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上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另外,他们还主张 “理智节制情感”,所谓“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5)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其他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
清、穆木天、冯乃超,他们都倾向于法国象征派,都受着法国现代派诗人波特莱尔、马拉美等的影响。创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是象征主义诗派的首要特点。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好听的铃声排行榜30年代的新诗,出现了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两大派别相对峙的局面。
1932年9月,在“左联”领导下,“中国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众性的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他们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
查看端口“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的政治或社会主题;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飞莫鱼然等。
现代诗派的特点:①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②审美原则:朦胧美; ③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④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
神奇的魔方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水日读什么(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