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红头发女孩安妮,因为阴差阳错,被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收养,在绿山墙农舍快乐成长的故事。起初在绿山墙,安妮的生活是不顺利的,因为是个女孩且性格古怪,一度处于要被退回孤儿院的尴尬境地。但这个似丑小鸭一般的女孩最终凭借着自身优秀的品格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情节设置,使《绿山墙的安妮》成为一部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著作并深受读者喜欢。《绿山墙的安妮》中弥漫着浓郁自然气息:自然景、自然情感、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作者的自然情怀与女性意识相结合,正暗合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某些观点,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自觉的生态意识。白雪皇后
一.安妮的自然情怀
“女性对自然界有一种认同感,以一种具体的、爱的行动与自然界相连,因此,女性更接近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自原始社会便存在着。原始社会时期的男性,更看重自然的实用性,自然对于他们而言是狩猎的场所,是展现他们男性阳刚个性的场所。而女性则不同,女性先天便拥有着良好的进一步与自然联系的生理条件。女性拥有着同自然一般的孕育生命的能力,且拥有着关怀、同情、非暴力等特质。这种相较于男性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而言,女性更加亲近自然。
在《绿山墙的安妮》中,自然是安妮的朋友。安妮非但不畏惧自然,还把绿山墙的景物拟人化,把自然当作朋友。“绿山墙农舍实在是太美了……如果我出去玩了,就会和花草树木还有小河交朋友。”[1]卞庄刺虎renice可爱的安妮还给她的朋友取了悦耳动听的名字,如:把开满鲜花的樱桃树叫做“白雪皇后”;把白桦树围成的场地叫做“悠闲的旷野”;把绿山墙果园向下延伸的小路叫做“情人小路”等。每取一个名字安妮会很高兴地和身边人分享,就好似同他人介绍朋友一般。
白心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在小说中,自然会带给安妮治愈的力量。安妮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同自然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在遇到困难时安妮会向自然倾诉,从自然中获得治愈的力量。波伏娃曾指出:“一个孩子要是承担过于沉重的劳动,就很可能成了一个早熟的奴隶,从而也注定了会过没有快乐的生活。”[3]但是,安妮的精神非但没有被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垮,相反她的性格越来越乐观,其实这都是源于自然给予她的源源不断的治愈力量。小说中,安妮因为要被退回孤儿院而感到伤心,但是这种悲伤感很快就被绿山墙农舍周围的景物抚慰平息。“安妮醒来……她回忆起一个可怕的事实:他们并不要她,因为她不是个男孩……安妮凝视着窗外六月的
金鱼的特征描写早晨……她的眼睛在所有这些景物上停留很久……浑然忘却了一切,脑子里只留下她四周的美好景物……”[1]
二.自觉的生态意识
文学的创作往往来自于生活,自然在蒙哥马利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是一个美丽的生态小岛,岛上有着浓浓的自然风光。在1874年11月30日,蒙哥马利就出生在爱德华王子岛北部的一个小镇上。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岛中,但是蒙哥马利的童年生活并不完美。她两岁时母亲因不幸去世,在外从事商业的父亲因无暇照顾她,小蒙哥马利便被寄养在祖父母家中,同祖父母一起在一所老式的四周种满绿苹果树的农舍里生活。由于自小母爱缺乏,又与父亲疏远,祖父母又无法了解小蒙哥马利内心的情感需求,年幼的她时常会感到孤独,常常将强烈的情感需求寄托于精神世界和大自然。再加上蒙哥马利的祖父是个热爱自然,有着丰富诗意想象的人,蒙哥马利曾经说过她的文学能力和文学品味是来自于她的祖父,所以自9岁会写诗时起,她常常会将大自然的美丽记录在她的日记当中。在牛津大学出版的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日记中,蒙哥马利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比如她会把爱德华王子岛称为加拿大最美的小岛,并多次记录她
同家人在爱德华王子岛田间快乐劳动的场景。蒙哥马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爱德华王子岛上度过的。当蒙哥马利的父亲再婚后,因为自小渴望父爱,想得到完整温暖的家庭,她曾搬离爱德华王子岛去与父亲一同生活。可是热爱自然的蒙哥马利最终难以割舍小岛的田园生活,还是选择回到了爱德华王子岛,回到了祖父母身边。由此可见蒙哥马利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和依恋。
蒙哥马利把对自然的情感带入创作中,在小说中流露出作者自觉的生态意识。《绿山墙的安妮》在创作上带有很强的亲历性,在作者的笔下以爱德华王子岛为背景的《绿山墙的安妮》里有着漂亮的绿山墙农舍、清澈的小溪流、在枝头唱歌的鸟儿以及多种多样的花草树木。“小溪的上游流经森林时,蜿蜒起伏……果园开着雪白花朵的樱桃树……溪边山谷下摇曳生姿的修长白桦树……窗口被葡萄藤染成了一片绿”[1]美丽的自然景使爱德华王子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多姿多彩,美如画卷,令人向往。小说主人公安妮便在这处处充满自然气息的爱德华王子岛上快乐的生活着。
从幼年时的依赖自然,到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热爱自然,再到后来的崇尚自然和依恋自然,自然对蒙哥马利具有独特的意义。蒙哥马利在作品中对自然风景诗意的描写、对家乡简朴
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淳朴的人民的喜爱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尤其是在那把自然视为生产材料的工业化时代,作者能够主动地把对自然的热爱融入作品当中,使作品充满着一股浓浓的自然气息,更加展现了作者平等和谐的自觉的生态意识。
三.女性主义生态景观
行尸走肉大结局1.人与自然
在19世纪后期,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自20世纪开始,人类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远古时代人对自然的依赖变成工业革命时代计划去征服自然。但是当人们为征服自然而感到骄傲的同时,自然带给人类的处罚也随之而至。臭氧层破坏、废物处理、动物畜牧等等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生态学的关注,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运动在世界中展开。人类中心论的环保主义者更加看重自然实用性,他们认为自然的价值取决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在机器革命的时代,人类机械化地将自然视为生产材料。对此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生态女性主义是将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思想流派。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
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克斯·德·伊芙博尼率先提出,在20 世纪80年代形成一种思潮,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生态女性主义者主要从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批判了启蒙时期所形成的价值等级观念、二元思维方式和统治的逻辑。
蒙哥马利在《绿山墙的安妮》中提倡人与自然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20世纪初期,这时蒙哥马利生活的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长期的统治使资本主义在加拿大逐渐发展,现代文明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乡村的世界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在机器生产时代下,作者在小说中依然选择构建一个远离战火、与世隔绝的生态乌托邦,她笔下的爱德华王子岛的人们,依然过着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们除了能够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自然条件和……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即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爱德华王子岛先天的自然环境不仅满足着爱德华王子岛岛民的物质生存需要,还满足着主人公安妮的精神生存需要。在《绿山墙的安妮》中,王子岛的岛民们都是忠实的卫道者,是忠诚的基督教教民。但是主人公安妮在自然中受到的关怀多于在宗教中受到的关怀。相较于信奉上帝,安妮仿佛更信奉自然。在玛丽拉强烈地要求安妮跪下来祷告时,安妮还天真的对玛丽拉表述了她的不解和不满。她说:“如果我真的想祷告……我要一人出去……然后我抬头仰望蓝天……直望进
那仿佛蓝得无边无际的可爱的蓝天。”在基督教思想中,自然被视为人类统治的对象,致使人与自然形成了分离的状态。但在蒙哥马利笔下的安妮的内心却是流露着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这种情感不是玛丽拉教给她的,而是安妮主观情感的表达,她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乐于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由此可见作者致力于提倡人与自然建立平等和谐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