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安徽籍”成语典故:⾛进那些故事⾥的故事(2)“安徽籍”成语典故之⼈物篇>>
⼀⼈得道,鸡⽝升天:2500万元打造新景点
吁了,因为到升仙台的路实在是太远了,刚进景区⼤门⼝的时候其⼯作⼈员说:“就在对⾯的⼭
上,从前⾯的路下去⼀会就到了。”记者真的搞不清他所讲的“⼀会”是多长时间,按照他指定的
路线记者⾜⾜⾛了1个⼩时才到。
升仙台,是后⼈把刘安神话以后对他原来炼丹地的称呼,具体地址坐落在汉淮南王宫的后⾯。
站在汉淮南王宫上看升仙台,只能隐约见其⼀道⽯门坊,⾥⾯的⼯作⼈员说,“那就是了。”
汉淮南王宫是仿建当年刘安的⾏宫,从外⾯看去整个王宫呈“回”字形建筑结构,显得很⽓派,尤
其是那门楣匾额上⽤繁体字写的“汉淮南王宫”五个字分外夺眼。许是房间太⼤的缘故,⾛进去之
后给⼈感觉好空,在⼤门旁边还摆着⼀个卦摊,闲谈中这位算命⼥⼠告诉记者,她已经⼀个多
星期都没有开业了,因为来此参观的⼈实在是太少,“游⼈都冲着升仙台的名⽓⽽来,⽽上⾯除
了⼏个⽯栏杆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景点留不住⼈。”她坦⾔,平均每天来此的只有⼗余⼈。
从⼤门往⾥⾛,王宫⾛廊两边都是⼀些关于刘安⽣平事迹的浮雕,⾛廊的尽头⼜是⼀间⼤房,
其中在靠右⼿的⼀⾯墙壁上画的是⼀幅很⼤的⽔彩画,画的内容正是记者这次采访的主题:⼀
⼈得道,鸡⽝升天。
⼀部《淮南⼦》留给后⼈100多个成语,⽬前已经开发成景点的独“⼀⼈得道,鸡⽝升天”。
⽤“名⽓与实物不符”来形容升仙台可谓恰当不过了。整个升仙台的造型是⼀个道家⼋卦的图形,
上⾯空⽆⼀物,⼈们除了能从导游⼝中听到那个早已烂熟于⼼的传说外,剩下的只有在那⾥发
古幽思了。但因升仙台的地势所处较⾼,站在升仙台上可以鸟瞰整个淮南市,对于这个意外收
获的景点,⼀位当地⼈称其为“不幸中的万幸”。
对升仙台究其根源,故址本不在此,具体在何处也⽆⼈知晓,但在规划时为了使景点更为紧
荔枝的英语凑,有关部门特地选了这个“美⼥鲜花地”来建造升仙台。升仙台从建造⾄今已6年有余,但从⽬
前的⼈⽓来看,却不太尽如⼈意,记者从⼋公⼭旅游局了解到,当时为了建造汉淮南王宫和升
仙台总共耗资近千万元。
“由于旅游区的开发速度太慢,⼋公⼭现在的旅游状况已经进⼊了疲软期。”接受采访的⼀位⼋公
蒜苗生长过程图片⼭旅游局负责⼈对记者说:“⼋公⼭旅游区现在不是⽆牌可打,⽽是缺少资⾦的扶持。”
这位负责⼈向记者透露,不久就要对汉淮南王宫和升仙台进⾏重新包装,这次投资⼿笔将⽐前
⼀次更⼤,累计投资将达到2500多万元,包装后的景点将完全实⾏商业化运作。“在升仙台
上将雕刻⼋公塑像,还要建⼀个洪烈书屋(《淮南⼦》⼜称《淮南洪烈》),建⼏个亭⼦展⽰
24节⽓……”
采访结束后,记者再次来到了升仙台,孤零零地⼀个⼋卦造型静静地矗⽴在⼭头,和天诉说和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风细⾬,它真的在此沉默很长时间了,不知再次包装后的升仙台会不会迎来⼀个旅游⾼峰?
□⽂、图/本报记者陆慧敏
揭竿⽽起:当年涉故台今成养⽺圈
2000多年,在⼈类的历史上是个不短的周期。公元前209年,在今天的宿州市西南20
公⾥处的⼀⽚沼泽地中,发⽣了⼀件惊天动地的⼤事,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农民⼤起义
——陈胜吴⼴起义。2000多年过去,在起义的发⽣地,留下了⼀处遗迹:涉故台,还有⼀
个成语:揭竿⽽起。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寂静的意思涉故台就是当年陈胜吴⼴起事时率众盟誓⽽筑的⼟台,位于今天的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境
内,离市区⼤约20公⾥。从市区到涉故台⼀路显得很荒凉,偶尔有零散的⼈家从车窗前掠
过,春去秋来,历史的时钟在此不经意间却已⾛过2000多年了。
眼前的涉故台呈覆⽃形,⾼4⽶,长宽均为60多⽶。台上原有⽯碑四块,最早为明万历⼗四
年(公元1586年)所⽴,记载了当时在台上建庙的情形。此前情况已不得⽽知。
在台上还有⼀眼古井,当地⼈都称其为龙眼井,传说这眼井是陈胜吴⼴的队伍开掘的,曾经有
⽔,现在,没了。往井⾥看去,⾥⾯⿊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丢⼀⽚⽡砾,发出⼀声沉
闷的回声。在涉故台前还有⼀株古树,是从台⼦南边斜着长出来的,枝⼲张⽛舞⽖,显现出其
他树⽊⽆可⽐拟的霸⽓,关于树的具体年龄已经⽆从考证了。
在采访中笔者从当地⽼百姓⼝中了解到,解放初期,涉故台上的庙舍曾⼀度被建成⼩学,珍贵的历史⽂物遭到严重的破坏,⼟台坍塌,庙舍损毁。⼀直到1961年涉故台被公布为安徽省级⽂物保护单位时,涉故台的保护⼯作才被当地有关部门重视,迁了学校,平整了⼟台,修筑了台阶,并在台前建起⿊⾊⼤理⽯纪念碑。碑为巨⼤的⽕炬形,碑前是陈胜吴⼴⼿执兵器的塑像。
笔者曾经在⼗多年前去过涉故台,那时⽯碑刚刚建成,因为交通不便,村级公路坑坑洼洼,车辆难⾏,基本⽆⼈前来瞻观,偌⼤⼀⽚⽥野当中,孤零零⼀碑⼀台,实在有些孤单⽽空旷,想像不出当年陈胜吴⼴振臂⼀呼,万众响应的场⾯该是何等的轰轰烈烈。
这次⼜去涉故台,发现道路仍然颠簸,⼟台和纪念碑仍然⽆⼈相伴,⽥野仍然空旷。只是在涉故台之东,百余⽶处添了⼏间建筑,建筑形如城堡,上有长城似的墙垛和射孔。当地⼈介绍,这原来是纪念馆,名“鸿鹄苑”,出典是《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却⼀直⽆⽂物陈放,
只是⼀些从各地征集来的书画作品⽽⼰。建成没有⼏年即成危房,于是原先⾥⾯仅有的东西也撤掉,如今⾥⾯空⽆⼀物。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就在这空⽆⼀物的危房中,附近的农民有的⼲脆把⽺圈在⾥⾯过夜。不曾想到这个历史上如此出名的纪念地会有这般现状。
倒是涉故台前那棵屹⽴了千年的古树依然活得⽣⽓勃勃。它的⽪因为过往诸⼈的抚摸,还有岁⽉的磨砺,已变得⽟⽯般光滑。主⼲上斑痕累累,很像是披上⼀⾝的鳞甲,于是当地⼈便称其为柘龙树。秋冬岁⽉,它的叶⽚落净,就像⼀段枯⽊,在寒风中扭曲着瘦⾻嶙峋的⾝⼦,⽽每当冬尽春来,它就会爆出满树的绿芽,成为这个地⽅最鲜亮的⾊彩。
涉故台作为中国第⼀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命的源头,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它今⽇的冷落与其所有的历史声明相⽐是极不协调的,如今的现状不是它应有的⾯貌,涉故台期待着被政府重新定位,也期待着被⼈们重新认识。
□⽂、图/本报特约记者王仲翔
打草惊蛇
发⽣地:安徽当涂
出典:传说南唐时候,安徽省涂县县令王鲁贪赃枉法,疯狂搜括钱财。上⾏下效,县衙⼤⼩官吏⽆不王嘉尔国籍
胡作⾮为,营私舞弊。百姓怨声载道。
⼀天,王鲁批阅案卷,猛地发现县衙主簿被⼈联名控告贪污受贿。所列罪状,条条证据确凿。王鲁越看越⼼怵:“幸亏此案落⼊我⼿,以后得多加⼩⼼,不能让⼈抓住把柄。”看完,他就随⼿批了⼋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后来,⼤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个字引申为“打草惊蛇”这个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发⽣地:安徽滁州
出典: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中僧⼈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成为传世名句。
⽔落⽯出
发⽣地:安徽滁州
出典: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此为欧阳修所描写的琅琊⼭⼀年四季之风景变换,本意指⽔落下去⽯头就露出来,现在多⽐喻事情真相⼤⽩。
升仙台上的⽯门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