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孟浩然的诗句
  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3、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6、 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孟浩然
  7、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8、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9、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 问,平海夕漫漫。 — —孟浩 然 《 早寒江 上有怀》
  10、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11、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孟浩然
  12、 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13、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诗 丁大不至》
跳远健将  14、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15、 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16、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寻》
  17、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 空 伫立。 — —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18、 夕阳度西岭,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 宿来,孤琴候萝径 。 ——孟 浩 然 《宿业 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9、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20、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孟浩然
  21、 对于这首诗我情愿一读再读,它勾起了我对儿时无限的思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 多少。 春 天 酣睡, 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孟浩然 《春晓》
  22、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孟浩然
  23、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
  24、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 《早寒有怀》
  【唐代孟浩然的诗歌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五言诗句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飞字开头的成语  清淡自然的诗风
淫悦假期
  房日晰先生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彩的淡,没有绚丽彩的`描绘。
  丰富的山水诗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盛唐著名诗评家
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创造性的诗歌表现
  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网络营销分析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
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唐代孟浩然诗歌的后世影响】
  盛唐
  孟浩然的影响,还表现在襄阳诗人的诗歌创作上。孟浩然之后,襄阳出现了不少山水诗人。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有“排青紫之念,结庐云卧,钓水樵山”的名士朱放,有为官清正、善拔人才的鲍防,有被唐玄宗誉为“诗人之首出,作者之冠冕”的席豫等。他们都是襄阳山水孕育出来的诗人,读他们的山水诗,可以明显地感到孟浩然的影响。
  英语三级晚唐
  晚唐文人对孟浩然的接受与传播转向了对他高洁穷蹇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他们对孟浩
然穷蹇的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大都体现在一些零散的诗文当中。主要是以皮日休为代表的一些晚唐诗人。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