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莱昂纳多 博努奇语文教育被看作是提升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知道:“说到受教育,就得有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仅仅载体和传播媒介。这个最基本的交际载体和媒介,不是别的,正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会听话说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训练并形成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的水平,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正是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凭借。而也正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往往会迷茫、会不知所措。拿到一篇课文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教些什么。今天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一种真正是以学语文、用语文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育方法。
听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评课,我发现一堂课晓来,人们注重得最多的是:“这堂课是啊不是伤处了‘语文味’。”开始,我对“语文味”这个词感到不解,心里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整节课都是语文,难道还没有“语文味”吗?后来,我才知道这所谓的“语文味”其实也就是一堂课有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尽心教学。这个觉悟,让我不得不重新去看待语文,原来语文并不单单是我常常向学生念叨的:“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学语言,就要多读;学文字,就要多写。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那什么优势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呢?下面我想用我所知道的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关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语文》一书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和‘人的发展’。”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
上。其实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一个知识的传输器——把课文中的东西又通过自己的嘴巴传送给学生。而是理应在教学中注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情定教,这样再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的目标。
这个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看似简单,但却着实让我们的教育界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就以前有过这样的感觉:学习特无聊,老师上课就是把课文里的文章教会我们读,然后就开始把一些段落、中心思想抄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写、背诵。似乎会认字的都能当老师了。老师根本不会去关心我们想要知道些什么或者我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仿佛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根本不是老师教的对象,老师仅仅教“书”。所以更谈不上注重我们的发展了。这也正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导致的。当时对于学校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
今天——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七次课程改革,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开始更多地注重“人”和“人的发展”了,我们终于明白了:知识属于人的理解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像动词(即知识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不是名词(即知识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理解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语文教育为此,我们的教学开始注重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融会贯通。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开始持续地尝试着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知识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语文学习从走进课文到走进生活。
二、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出发点与归宿点并重
“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这句话给我很大启发,是我更深刻地理解到“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内涵,为个体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学科创新教育新视点》)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大力改革我的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客家酿苦瓜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
我现在教的是三年级,根据中年级学生仍要增强识字、写字这个重要的任务,我在设计识字写字的教学环节时,以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增强识字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主。对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给予指导,并即时协助学生归纳多音字、形近字,让学生实行区别记忆。课外,我还用好学生现有的《新语文读本》这个书,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把遇到的生字自己想办法弄懂,,然后采取每天让一位同学领读的方式让他们实行交流、学习。
根据“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在理解中,我注意让学生多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积累,除了让学生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我还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让他们在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要“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我注意引导学生在文中关键词,并大胆猜测作者想法,从而达到学习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最后便是读,其实读始终贯穿了我的整个语文教学,在读中我一是加强朗读指导;二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个性读书;三是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四是鼓励学生大胆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让其主动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
生完孩子多久来月经2、改变传统的我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智慧的火把。所以在教学中我关注的大多是学生想要知道些什么?什么是要我讲了学生才能明白的、?什么是不需要我多讲学生能自己明白的?他们学了以后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如果一堂课中有什么一定要交给学生的话,那也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习得情趣、掌握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是呀,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非常重要,方法的掌握能帮助学生爬得更高、看得更远。
78 cn“教无定法,贵在有法”。优良的教学有了新理念的春风化雨才能老树新芽,枝叶青葱;新的理念和教法扎根于优良传统的土壤里才会花开不败,馨香久溢。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摈弃旧的陋习,继承优良传统,大胆创造革新,勇于开拓进取。我相信: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只要我保持跑的姿势就一定会前进李大钊名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