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微型课教案模板(共8篇)
第1篇:微型课教案微型课教案
《和朱元思书》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品位文中山水描写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档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审美能力。同学
二、教学着重、难点
着重: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位山水意境。
难点:文章中表示出的情怀和对朋友的劝导,在文末不易发觉,需老师指点。
三、教学设计
1、思路:先引起学生兴趣,走入课文,了解课文,体会思要。
颤抖 2、方法:演示法、引导法、讨论法
3、教具: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看大屏幕。这是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大家一定很向往吧!我们就到那里去游山玩水吧!
板书:和朱元思书
吴均 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呢? 师:“和”,应解释为“给”,书,在这里是名词,是“信”的意思。连起来解释就是:给朱元思的信。
这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段文字。吴均何许人也?南朝文学家、诗人。他的文章工于写景,短小精悍,表示出沉沦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也是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游记,根据大家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写成的游记该了解哪些知识?
生1:首先是弄懂它的意思,其次是写作思路 生2:领悟作者的思要感情 生3:还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文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掌握这样几次要点。 (二)诵读疏通
1、对于这样出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同学们先欣赏一下名家的朗读录音,仔细听,仔细品味,然后请同学们来读。(听录音)
我们请一名同学来尝试读一下课文。好,你来。
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节奏的掌握、情感的表白,但是有两次字要注意一下读音:“水皆缥碧”中“缥”的读音,“经纶世务”中“纶”的读音,这两次是多音字,要读准确。
面对如许美文,同学们也来享受一下吧!一起来读一遍,要读其文,感其美,悟其情。 2、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些陶醉了。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接下来我们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和你一起解决。(学生分组活动)
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接下来我要请三次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大家辅助指正。
刚才,大家交流、质疑,很是热烈。老师认为,对这篇课文词句意思的理解,需要注意这些着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三)神游佳境
1、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请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景: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
dnf发电站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2、这么多的景物,这么美的风光,能去游一游该是多么惬意啊!同学们要去吗?都要啊,那好,我们请一位同学做导游,以我们划出来的景物作为景点,带我们进入这迷人的人间胜境吧。你们讲述的同时,老师就在屏幕上给大家展示富春江的风景图片。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海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海洋!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的光斑……”)
富春江山水如此美丽,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赞誉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四)体情品意
听了这位导游同学动情的描述,欣赏了富春江秀丽的风光,不少同学都还在回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次品读这篇文章,领悟文字间流淌的情感。
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品味的结果。这位同学读出了本文抒写的富春江山水之美,这位同学发现本文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者的蔑视之情,流露出倾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板书: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这种情感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很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齐读一下吧!
(五)探寻艺术
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美文?请同学们合作探索,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分明。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
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抓住特征,动静结合。先写异水,抓住水“清”“急”的特点;写山,抓住其“高”“寒”的特点。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更。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3、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一直,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使人发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次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也表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善用修辞,生动诱人。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
“箭”“奔”比方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5、情景交融。大局部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发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读《和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读《和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才情丰满的好诗。我们一起欣赏了富春江奇丽的自然风光,了解了作者高洁的志趣,还懂得了写景的方法。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
(七)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试写一篇游记。
五、板书设计
和朱元思书
吴均
观潮教案 奇山
望峰息心 独绝
异水
窥谷忘反
第2篇:微型课教案《观
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着重】
精彩的局面描写,精巧的结构部署。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部署】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接下来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澜汹涌,势如万马奔跑;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弥补。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
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和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和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非常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清肺的水果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索,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次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索,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次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第3篇:微型课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课程学习
杨店中心小学:李娟娟2016/3/14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介绍: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了解写作方法,发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要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着重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相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要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加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取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方,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