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观潮教案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课堂检测
桑树叶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   ) 薄: bō(   ) 号: háo(   )
      méng(   )    bāo(   )   hào(   )
    měng(   )    bò(   )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D、变成原来的样子。——(          )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时间顺序)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谈话导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提出质疑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味赏析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退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大潮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4.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水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李晨前女友7.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课堂检测
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再近些,只见(    ),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六、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退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七、教学反思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成功男士头像2、走月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我”和阿妈)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美好景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咸宁政府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时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一。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当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mǎn          wèi
  (    ) 亮 (    )意 气(    )
  yùn    zài    wēn    nuǎn    bào
  (  )(  ) (  ) (  ) 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 的月亮              (        ) 的夜晚
  (          ) 的月亮              (        ) 的夜晚
(三)、选词填空。
                     明亮  柔和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铺满  洒满
2.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运载  搬运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        )许多新鲜的花瓣。     
七、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我”和阿妈)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美好景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七、教学反思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画,描绘一下看到的画面。 
2、归纳: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3、这样一幅美景之下,会有怎样的文字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首短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3、提出问题
①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明确:归鸟、夕阳、芦苇 
②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明确: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彩,而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四、分析诗歌 
1.问题: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明确:鸟儿归巢,倦了。 
2.问题:“驮”字突出了什么? 
明确: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渲染绮丽的想象。 
3.问题:“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问题:“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问题:体会诗文的意蕴,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明确: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问题:从景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明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了。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六、小结
在这首小诗中出现的“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等等,均系生机疲弱之象,而收句于“红颜”,又给人生机勃发之感。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 “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在这仿佛自然天成,并不经意的收句中,竟也隐含着这样的人生启迪,这无疑又进一步拓展丰富了这首小诗的意蕴空间。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短诗。
八、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倦鸟
斜阳
                头白的芦苇
花牛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生字“罗、眠、霸、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花牛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对,就是花牛,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关于花牛的诗,它就是(生齐读课题:花牛歌),这位诗人是(生:徐志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三、初读诗歌,感悟诗中情感。 
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感受名家对诗歌感情的演绎。 
思考: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四、品读诗歌,深入感受诗歌的纯真美。 
接龙读诗歌。
这首诗写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花牛呢?
题目类型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诗人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的不同动作,分别是哪些?结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坐——压扁了剪秋罗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尾巴甩得滴溜溜
              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全诗一共四小节,每节都描写了一个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四个画面。
  ①指名学生描述每个小节的画面。
  ②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指导。
6.学生再读全诗,品析诗歌的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清新的语言、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
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毡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配乐声中齐读全诗。 
六、课后语文活动,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训练思维能力。 
1.搜集徐志摩相关的诗歌并朗读。
2.仿照《花牛歌》的句式,尝试写一首小诗。
七、板书设计:
花牛歌
                      压扁了剪秋罗
花牛    在草地里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尾巴甩得滴溜溜
                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八、教学反思
4、繁星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星空 《天上的街市》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检查字音:“昧、坠、怀”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          时间顺序
2.再读课文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
时间      地点   
从前      家乡
三年前    南京
如今      海上
四、分析课文
1.比较三次看星空的感受为何会不同?
明确: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与感知逐步深入。
2.研究三次写观察星空感受的句子及情感。
3.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明确: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4.明确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第一句,直抒胸臆)
五、体会语言
1.出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其妙处和作用。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说话    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从不同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实-------
想象:实------ 
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或想象的语句并分析其间的联系点。观看星空,展开想象或联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理解精妙的语句
微小      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会觉得微小的星光中光明无处不在。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并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写景。
七、课堂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半明半昧(    )  摇摇欲坠(    )    悬着(    )  梦幻(    ) 
(二)圈出下面词语的错别字,并改正。
彷佛(    )  呐凉(    )  怀报(    )  陈睡(    )
模湖(    )  轻楚(    )  廷院(    )    星蜜布(    )
(三)根据例子写词语。
半明半昧(ABAC)                                   
摇摇欲坠(AABC)                                   
密密麻麻(AABB)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根据例句补充句子)
秋天,是                ,                  ,是                      。
2.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改为被字句)
八、板书设计:
    繁星
时间          地点      情感
      从前          家乡      对星空的依恋
          三年前        南京      与星星的伙伴之意
          如今          海上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授课时间: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中的美,但老师前天却发现这么美的地方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多媒体出示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
2.生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二、想一想
    1.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议一议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做一做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五、教学反思: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能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描写。
  3、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
  4、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地方的特点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再看一组照片(课件播放:这是我登上北京香山顶峰的留下的精彩一刻;这是我游北京的颐和园留下的回忆。这是2008年去北京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同学们在假期是否也出去旅游了呢?是否也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
二、读题思考,弄清要求
(一)过渡:同学们愿意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吗?(想)那么,你打算怎样介绍这个地方呢?
1、你准备推荐哪个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看书13 页举的例子,总结方法。
1、描写地方的环境(景)。
2、描写地方的历史。
3、描写地方的生活。
4、描写地方的食物。
5、描写地方的人们。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过渡:知道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走进公园的大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绿柳成荫。向远望去,就能看见白塔高高耸立在青山上。再将视线向下拉,就是一个太湖,潮水碧绿。往里走,就能见到一些古香古的小亭子、一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工艺精湛的香炉。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柳树、松树,真可谓绿树环绕。每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就有一些老人在晨练。他们或打太极拳,或练剑,或坐在树荫下休息,或在小亭里下棋。这时来此散步,呼吸着饱含水分的清新空气,能使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里不但景致好,而且名胜古迹颇多。有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小亭子,有彩华丽、造型巧妙的牌坊,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小亭子就像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它们奇特的构造、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鲜红的柱子……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的白塔有着印度塔的风格。塔身有19层,塔顶挂着一个铜片,上面有一些风铃,一阵风吹来,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可以传得很远,很远……北海的长廊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它的横梁和檐上都绘着一幅幅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绘画精美、耐磨,久经风霜却不褪,每幅画还描了金边,让人赞不绝口。
  我喜欢北海,因为它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四、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