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教学设计新员工培训
授课时间:202年月日
授课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海塘大堤,为读者描绘了几幅静态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等、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堤。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镇海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海堤上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则传达出人们心中的期待。所有这些画面为钱塘江湖的到来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背景。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
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接着从“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到“两丈多高
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最后,同时描写了浪潮的样子和声音——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到江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循着“传来响声——出现白线——拉长变粗——形成水墙——飞奔而来”的线索,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幅幅有声有的动感画面。此外,“人声鼎沸”“踞着脚”“人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都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大潮的雄伟壮观。课文第5自然段简要描述了潮去后的情景。虽只有几句话,却呈现了不同的画面。从潮头奔腾西去,到余波涌来,风号浪吼,再到恢复平静,江水涨高,在不同的画面切换中,展现了潮头西去,恢复平静的过程。课文配了一幅插图,呈现的是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梳理课文条理、揣摩文章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自然段中心意的能力,这些是学习课文《观潮》的有利条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练习,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学习训练,经过两个学年的学习训练,学生对这种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要求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是落实这个重点语文要素的有利条件。关于句子的学习,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主要是读懂句子意思,至于体会句子表达的意境、情感和所包含的意思,虽有涉及,但仅是初步接触、感知,进入四年级,才真正进入学习训练,以逐步形成能力,因此,感悟描写潮水句段表
现的意境是难点,要组织好有关的学习训练环节,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撕名牌大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不是偶然(2)引读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这便是——
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
(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我们学
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
2.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2)学生齐读。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观潮》,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指名读。
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切入,引导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通过吟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句导入课题,为后面从课文中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做好准备;结合“资料袋”介绍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观潮教案课件出示:
第一组:屹立昂首
第二组:顿时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动
第三组:霎时余波
(1)指名认读词语,相机正音。“屹”读yì,“鼎、崩”是后鼻音,“震”是前鼻音。
(2)同桌交流,自主识记。
(3)重点指导。
动作演示:屹立、昂首。
归类识记:顿时、霎时。
看图识记:鼎、沸。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2)梳理写作顺序: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3)梳理句子: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北宋名将(4)再读前面的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写的是潮来前,第二组写的是潮来时,第三组写的是潮去后)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字词预习检查,只对难字进行指导。词语分组出示是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供帮助。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三)了解大潮,领略奇观
1.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