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杨花”“子规”两个意象,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一)解题导入
1. 你从诗歌的题目中能得知哪些信息?
闻:听说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
左迁:贬官,古时尊右卑左,升职为迁、右迁,降职为左迁。
龙标:唐代县名,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古时以贬官之地离京城的远近衡量惩罚的轻与重)
遥:遥寄,李白此时离友人遥远,不再身边。
题目意思:听说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我遥寄这封信给你。
(二)知人论世
➢诗人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其诗作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语言夸张。
➢李白写过送友人的诗歌: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寄东鲁二稚子》
《送杨山人归嵩山》
(三)吟诵诗歌
1. 音读:读准字音,划分停顿
春节作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文假如我是
2. 意读: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杨花:柳絮
不良反应监测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杜宇声声不忍闻”。
五溪: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
与:给与
交流点拨:在杨花落完子规鸟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四)品味诗情
1. 诗人写作这首诗缘起于一件什么事?
“闻道龙标过五溪”,即听说友人被贬,要经过龙标这个地方。
2.诗歌中哪里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极偏远?其中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闻道”,“过五溪”,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诗人突出五条溪流,显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应重读)。当再次听到友人被贬的蛮荒之地的消息时的心情,有担忧,有牵挂,有愤懑不平,夜游无奈与同情等多种情感五味杂陈。3.王昌龄被贬如此偏远之地究竟事因为什么事?
王昌龄被贬龙标是因为“不护细行”,生活小节不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对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
结合王昌龄的身世
◆王昌龄(698-757),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岁,因事获罪,谪赴岭南。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岁,遇赦北还。秋,在巴陵(今湖
南岳阳)遇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天宝七载戊子(748年),五十一岁,自江宁丞贬为龙标尉。
小结: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进入仕途后却多遭贬谪。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彪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消息后,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李白被称为4.诗人第一句描写了哪些景?
杨花、子规。
➢可写之景颇多,为何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景呢?他们有什么特点?
写“落尽的杨花”,点明暮春的时节,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奠定伤感的基调。
杨花:飘零,轻盈,漂泊无定——暗示王昌龄身世坎坷。
子规:杜鹃鸟,叫声哀切——暗示诗人李白像子规鸟一样彻夜啼叫,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急切愁苦之情。
●文学作品中的景与现实生活中的景有什么不一样?
➢意象: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称之为意象。
◆诗歌中哪一个字或词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愁
•这份愁心里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
参考:对友人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为友人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给明月呢?
参考:诗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友人到偏远荒凉的地方。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还暗含着,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般长存。
(五)拓展延伸:明月寄相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大学语文试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明月千里寄相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