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蜀道难》中典故的翻译研究□  路丽欢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 典故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何妥当地处理典故的英译是译者要面对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比较分析《蜀道难》的四个英译本,对《蜀道难》中典故的翻译进行研究,提出译者在翻译典故时要了解典故的内涵,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重现典故意义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典故的风味。[关键词] 文化翻译理论;《蜀道难》;典故[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2-0022-04收稿日期:2020-8-18作者简介:路丽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2019R406065)。
1  研究背景唐诗是中华文库中熠熠发光的明珠,其中包含大量展现中华文化底蕴的典故。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坛泰斗,其诸多作品广为流传。李白的诗豪放洒脱、清新脱俗、想象丰富,其中《蜀道难》中独具一格的典故使得该诗广受读者们的喜爱。汉诗中用典的作用和目的,往往是强调或隐喻诗中的主题,并以此来增加诗歌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广度和深度,造成温柔敦厚的美学效果(吴伏生,2012)。然而,典故的翻译却是“译事一大难”,难的关键在于译者很难把握典故的翻译尺度,过多的直译,可能会因文化差异导致理解或表达上的障碍;反之,过多的意译,则可能会歪曲原作的思想(Katharina ,2004)。本文基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对《蜀道难》中的典故进行词义与翻译分析,并借此对相关典故翻译提供些许思路。目前《蜀道难》有四个英译本,分别是孙大雨译本(以下简称孙译)、许渊冲译本
(以下简称许译)、Arthur Cooper 译本(以下简称Cooper 译)和Vikram Seth 译本(以下
简称Seth 译)。本文期望通过译本对比,在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到典故翻译的“恰当之道”。    2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英国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在《翻译、历史和文化》一书中,指出“基于词语对等或篇章对等的‘忠实’根本不存在,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起到原文在原文化中同样的功能”(Bassnett  et al.,1990:8)。她认为翻译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的实质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文化;翻译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交流;翻译应重视文化等值;翻译的原则和规范要能满足不同体的需要。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者对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语言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也应尽量保留原文化元素。就译文的内容与形式而言,苏珊·巴斯奈特认为译文应该尽量保留原文本材料的原汁原味,同时她也提出译文不能完全抛弃原文的形式。
3  《蜀道难》中的典故英译分析
《蜀道难》语言流畅奔放、想象奇特。全诗共有294个字,包括5个典故,即 “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和“子规”。
3.1“蚕丛”及“鱼凫”
例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孙译:
Can-cong and Yu-fu, it is mysteriously unknown how
They began to found their remotely ancient state.
许译:
Since the two pioneers
Put the kingdom in order.
Cooper译:
Ts’an Ts’ung and Yu Fu founded that nation
Out of disorder.
Seth译:
The kings Can Cong and Yu Fu
Founded long ago the land of Shu.
《蜀王本纪》中有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由此得知,蚕丛和鱼凫是传说中的古代蜀王。
孙译本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式,将“蚕丛及鱼凫”译为Can-cong and Yu-fu,然后又增加了注解,将其典故背景知识翻译出来,使目标读者能够体会到文化差异,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许译本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将“蚕丛及鱼凫”译为two pioneers,把典故背后的意义直接译了出来,显得过于直白,限制了读者的想象。Cooper 译本使用了威妥玛式标音法,将“蚕丛及鱼凫”音译为Ts’an Ts’ung and Yu Fu,让读者有些不知所云。Seth译本将“蚕丛及鱼凫”译为The kings Can Cong and Yu Fu,采用了音译加意译的方式指出了“蚕丛”及“鱼凫”的身份,不仅将典故的文化背景表达了出来,还保留了典故的原意。
3.2 “五丁开山”
例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孙译:The earth yawned, the mountain crumbled, the five giants died;
And then heavenward steps and rock-hewn flights of stairs are thus conjoined.
许译:
The crest crumbled, five serpent-killing heroes slain,
Along the cliffs a rocky path was hacked then.
Cooper译:
Earth they opened,
Fells they sundered!
Seth译:
And only when the ear th shook, hill collapsed, and brave man died
Did cliff-roads and sky-ladders join it to the world outside.
例2讲的是“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据《华
阳国志》中的记载,五丁力士是蜀国的奇才,个
个力大无穷。当时,秦“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
丁迎之”。经过梓潼时,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见一
蛇在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
助,大呼枻(拽)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人及秦五
女”。李白用此典故,表达了劳动人民披荆斩棘
的勇气以及开路之难。
许译本、Cooper译本以及Seth译本皆采取了
意译的方式,省去了“地崩山摧”的意象,重点刻
画“壮士”的形象,但互相之间又有所区别。许
译本将“壮士”译为five serpent-killing heroes,
体现了五位壮士的死因。Cooper译本直接将“壮
士”译为they,很明显忽略了这一神话故事背景。Seth译本将其译为brave man,将五位壮士的英
勇气魄刻画了出来,但是缺少背景解释,没有相
关文化背景的目标读者未必会了解诗中所表达的
“五丁开山”的含义。孙译本仍采取了直译加注
雅思口语技巧
解的方式,帮助异域读者了解不同的文化,再现
了原文的气势。
3.3 “六龙回日”
例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孙译:
Up above there is the highest cliff for Xihe
To drive and turn his six dragons of the sun-chariot round,
Down below there are the clashing currents of the whirling stream.
许译:
Above stand peaks too high for the sun to pass o’er,
Below the torrents run back and forth, churn and roar.
Cooper译:
Then the sky-ladders fixed, bridges cross chasms豫的组词
That reach the mark where the Sun turns his team of dragons.
Seth译:
Above-high peaks turn back the dragon-chariot of the sun.
Below-great whirlpools turn around the waves that rush and stun.
And stretch far below to the swollen, swirling torrents.
据《淮南子》记载:“日乘车,驾以六
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
此而回六螭。”这就是例3中“六龙回日”的
来源。李白用此典故是为了表达蜀道之高耸雄
伟及其不可跨越之凛然气势。
孙译本对该神话故事背景进行了注释,将
“六龙回日”这一典故的内涵表达了出来。许
译本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译为“Above stand peaks too high for the sun to pass o’er”,准
确无误地表达了神话故事要传达的意义,使读
者领略到诗人的表达意图。Coope r译本直接将
“六龙回日”译为where the Sun turns his team of dragons,略显生硬。Seth译本译出了“六龙回日”的意思,但是没有解释该典故的背景,单从字面上看,目标读者很难体会到这句诗的文化背景。
3.4 “子规”
例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孙译:
You should hear the cuckoos wailing at the moon, gasping out
Their griefs on bare mountain crests;
许译:
And hear home-going cuckoos weep
Beneath the moon in mountains deep?
Cooper译:
莲藕花生Cock follow hen
Into thicket,
And hear a cuckoo call
氓原文朗读On moon to light
狂躁症的症状
Sad, bare slopes…
Seth译:
You’ll hear the cuckoo call in the moonlight,
Sad that the mountain’s bare at night.
例4中“子规”即杜鹃鸟,蜀地多此鸟。
诗句里的“子规”其实暗指蜀王——杜宇。
《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曾言:“鸟生杜
宇之魄。”杜宇最大的功绩是“教民务农”,
他仙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来临便啼叫不
止,催民耕种,以致啼出血来。
四位译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cuckoo一词
来翻译“子规”,但是添加了不同的修饰语来表达情感。孙译本使用了wailing以及gasping out,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再现典故之义,增加了译文的生动性。许译本将其译为home-going cuckoos weep,即“归家的杜鹃啼叫”,啼叫声在空谷中声声传响,更加渲染了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另外两位译者都采用了直译的方式来翻译该典故,译文略微显得有点生硬。
3.5 典故翻译策略
上述分析表明,在翻译《蜀道难》中的典故时,几位译者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包括直译、意译、音译、音译加注解、音译加意译以及直译加注解。由于典故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翻译策略都各有其优缺点。
直译就是将典故按照其字面意思直接地翻译出来。音译也属于直译方法中的一种。一般而言,此种翻
译策略适用于包含人名或地名的典故的翻译。直译不仅可以保留原诗中典故的意象,不破坏原诗的意境,还可以将原诗文化引介到目的语中,丰富目标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但是,直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直译往往比较直白,对于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读者而言,他们很难知晓典故中所暗含的故事,更无法理解隐藏在典故之中的深层含义,因此也就谈不上深刻理解原文、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意译是指在进行典故翻译时,译者在充分理解了典故所要表达的意思后,不拘泥于原典故的文字形式,而将典故的内在含义经译者理解后转化为目标读者能够理解的内容。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观点,翻译应该根植于文化,尽可能地展现原文本的原汁原味。一旦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原文本可能就会有些“变味”了。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重视“重写”(rewriting),她认为注释、评论、选编等都是“重写”,翻译也是一种“重写”,“重写”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的力量(Bassnett et al.,1990:8)。音译加注解、音译加意译以及直译加注解都可以算得上是使用了“重写”的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重写”翻译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本中典故的来源、背景和内容等相关信息,不仅有利于消除目的语读者对原语文化的困惑,帮助原语文化传播,也能够使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带来的弊端就是语言烦琐累赘,这与
蜀道难作者作者简介:严静思,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