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授课人:张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感悟并背诵本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文。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的古人尤其是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个“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呢?听了同学们的呤诵,我感觉像是在和诗人交谈一样.是啊,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有月,芦花深处有月.诗人都爱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看看他将寄月亮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情感呢?
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提问:对于作者苏轼,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
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著有《东坡乐府》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1、看着这首词,你是否想读一读呢?初读课文之前,给自己提什么要求呢?苏轼说过: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
初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的读有板有眼的读字正腔圆的读
怎么变聪明
师引导自由朗读,个读,学生的教读。巡视、做出中肯的评价一边听学生读,一边进行字词检测
2、出示范读
三、赏读课文,品析语言
好听的队名(一)初步感知:读出情感了,我们还要懂得词的情感透过刚才的读,你读到了些什么呢?或者你有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供我们一起探讨?中秋节海报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二)深入品读: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引出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你从小序还发现了什么?
补充: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写此词时,作者41岁,被贬到密州,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弟弟分别已有六七年不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词分为上片、下片女生一起来朗读上片,看看上片写了什么
内容?合作探讨:
(1)苏轼现在被贬为了地方官,又和弟弟六七年未见,想想他的心情会怎样?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要归到哪里去?你们怎么理解“寒”字?(可从朝廷勾心斗角考虑)
小结:
“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探讨:
上片:把酒问月——徘徊矛盾。齐读下片,看看下片又写了什么内容?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作者此时怎样?(无眠)为何无眠?(怀弟)你从词作哪个句子的背后感受到作者在怀念亲人,盼团圆,却没有团圆,说说看,你是怎么发现的?
活动一: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苏轼说是月亮惹的祸使他睡不着,我们替月亮平冤:
用“不关我月,是君 --------- ”说话
苏轼是否一直陷入这样幽愤和伤感中呢?从哪些语句可读出来?
可从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考虑
合作探讨: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前三空填原文)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四、体悟拓展:
如同苏轼一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学了这首词,你有哪些启发?
五、妙笔生花: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母亲节制作贺卡
六、课堂结束语:
同学们,如此优秀的作品我们用再多的语言也难以领略它的美好,老师想用音乐为大家演绎这首词,大家想不想听?让我们在《但愿人长久》的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此课.
大京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