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江城子苏轼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多种形式的诵读;能用文雅的现代汉语对原诗进行再创作;能准确自然流畅地运用名句。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诵读——美译——鉴读——用读
(2)思路理念:
1、导语尽量简洁明快。
2、明确阅读方法的指导,以读代讲,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有效地朗读指导可以促进阅读的展开,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通过有表情地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辨别语言感情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通过有比较地读,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在词(句)的增删、变换中豁然开朗,以达到“选词知文”的效果。
·通过有角地读,将朗读、品析、设计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设计者、实施者的角,
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脚本,融入学生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以达到“触文生情”的效果。
3、美译
诗歌之美在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古诗词学习,首先要克服文字障碍。传统的疏通文意搞一一对应式直译会导致有其意而失其神。信而不达,达而不雅。因而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规律,想办法,把诗歌翻译成文雅的现代汉语。
4、鉴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于文中规律,围绕语言学习置疑、启疑、激疑、辨疑,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程
教学板块之一:
多种形式地朗读 活动目的——疏通文意,体味情感
有表情:读出急、缓;读出轻、重
读出高、低;读出停顿银龙鱼混养
示例:明月几时有(缓), “几时”(重读)
有比较:换词或增或删,体会文意变化。
示例:我欲乘风归去,若换成“飞去”,则体现不出苏轼对朝廷的追求渴望之意了。
有角:自言自语地读 相互对读
有个性:选出文中句子,读出学生的自我体会,发挥创造性
教学板块之二:
优化译文 活动目的——体味诗歌韵律和谐美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引导学生把诗文翻译成优美、文雅的现代汉语,保持诗歌原有的韵律美。提高译诗的品位,可保留韵脚字,扩充核心词,添加修饰语,补充空白句。
示例:那一轮明亮的月儿呀,是什么时候孕育而出?
我端起酒来询问浩渺的苍天。
不知道宫殿林立的天上,
现在是何日何年?教学板块之三:
鉴读 活动目的——品味语言特,体会作者情感
品词:
如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欲——恐 悲——欢
卷腹 离——合 天上——人间
出一组描写彩的词,体会丰富的彩表达的丰富情感:
青天、琼楼、玉宇、朱阁
品句:描写句 叙事句 议论句 抒情句
陈述句 疑问句 感叹句
比喻句 拟人句
教学板块之四:
用读 活动目的——化静为动,学以致用
你认为本文的名句是什么?为什么?
你能不能运用到自己的语段中去。
板书
明月几时有
大周期 诵读 有表情 有角 有比较 有个性
美译 信 达 雅
鉴读 品词 品句 品法
商业模式新生代 用读 说 析 用
第5篇江城子苏轼教学设计一等奖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张学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