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案例——《有趣的汉字》
课题: 《有趣的汉字》
课型: “造型·表现”
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查资料,知道汉字的由来,并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特有的美。
应会:通过比较与设计,把字与绘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起来,达到美观、新颖、有趣的目的。 
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提
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字与绘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一年级猜字谜,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
教学切入点:欣赏分析法、自主研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欣赏评价法。
教具:毛笔    中国画颜料  宣纸  调盘  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欣赏图片(先出示左边的图,再出示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他们像什么呢?
:大象  乌龟  小鸟
:好的,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你们天天都要接触的汉字,好不好啊?
;---
三、导入新课《有趣的汉字》
:同学们请先看看课本16页中左边的图片,从上往下看,想想, 你们知道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吗?
:A: 甲骨文  B:贝壳    C: ……
:,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那你们知道书法的分类: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吧. 马字的演变和《农家乐》你们看出了什么?
:
A:马的变化有点像画出来的.
B:越变越好认. 《农家乐》是草书.
C:从动物到隶书到楷书. 《农家乐》看不出来
……
:, 这就是我们说的“书画同源”,我们的汉字是画中来的. 讨论: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 同桌,前后讨论
……总结反思
四、实践操作
1.教师提醒:中国画要注意的事项,,水份的用量.
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
2. 作业要求:
1.感受汉字特有的美,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些汉字.
2.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作品
1 、自我评价
小组内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给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2、生生互评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的意见评选出最佳作品。
六、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在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中,根据当时情况要做到及时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面向全体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反映教师良好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实际也是给了每个学生一次成功的经验。
七、总体评价.
奖金分配方案课外延伸,回家创作自己的有个性的名字
八、板书设计刚怀孕症状
有趣的汉字字与画结合得好 汉字与绘画结合的方法: 有趣 笔画 新颖 汉字本身 图案 很多汉字组成
教学思路:
《有趣的汉字》这课中选用了刻有文字的兽骨,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书法,绘画作品等,其用意是向学生展示中国汉字演变过程,了解汉字具有不同形式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汉字的兴趣.
面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程度,性格特点,我把一节课分为三个时间段来安排海钓:
1. 理论知识:10-15分钟
2. 实践操作:20-25分钟
3. 点评,总结:2-3分钟
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学生不会为了枯燥过多理论知识而产生厌的学习情趣,尽量把一节课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理论知道阶段:尽量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及书法的种类,通过图片,课件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操作阶段:我会作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带一些画中国画的一些理论等.在教师巡回指导中,针对个别学生朴树 送别,个别问题进行辅导.
在最后阶段:让学生自评,让学生们自己在评价自己作品时,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互评,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点评要把每位学生的优点扩大化,把他们的缺点缩小化,激发他们的绘画创作兴趣.
教材出处: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