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指导
本单元选入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的分析,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进入诗中的情境,自行体验情感,感悟诗意。因此,教学诗歌要在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感受上多下功夫,给以适当的点拨。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这些诗的抒情性都很强,适于朗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
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重要的不在“知其然”,而在“知其所以然”,要结合诗中的语境和语句,从互为表里的形式和内容的关联中,让学生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比较阅读可以灵活多样。例如,本单元安排了同为所作的《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两首词的比较,叶赛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两首诗的比较。此外对本单元的各首诗也可以进行比较。例如:《雨说》与《星星变奏曲》的写作有着相近的时代背景,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彩,内容、风格颇为不同而又不无相通之处,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较。《蝈蝈与蛐蛐》与《夜》都是田园诗。田园诗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因人、因诗而异,各有其特点。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扩展阅读,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课本中所选的诗歌,数量十分有限,只能起引导学诗的作用,而学生在课外读一些诗歌,在扩展阅读面、培养读诗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上,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通过本诗歌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诗歌教学也要着眼于素质教育,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既能知道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好诗何以是好诗,又能更细心地体验人生,更好地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诗意。经济学博士
1. 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出示目标
请同学们先了解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诗歌,扫除字词)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听后学生自由朗读。
(自学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时间5分钟。)
2、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其余同学认真听,如发现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怎么限制别人网速3、教师板书重点字词、易错字: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先学:
自学指导:
1、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5分钟)
2、请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一边想像诗中描绘出的形象,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含意。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10分钟)
(二)后教:
1、小组活动后派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理解。
2、教师补充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五、当堂训练
1、朗读本词,当堂背诵。
2、将本课生字词抄写两遍,要求字体工整,书面整洁。
3、试着默写本词,要求正确率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划分本词的层次,理解层意。
2、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和描写的形象性。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引入本课内容。
二、出示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划分层次,理解层意)
(一)自学指导:
本环节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认真朗读词的上、下阕,根据写作内容的不同划分出层次,并理解每层的含意。时间8分钟。
(二)先学:
1、学习上阕。朗读后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学习下阕,朗读后思考,下阕可分几层?
3、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后教:
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地方由学生补充,教师对重点进行点拨。
1、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3、“”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写作特点)
(一)自学指导:
认真朗读、学习词的上、下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并研讨以下问题,重点学习本词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15分钟后完成学习内容。
(二)先学:
学生按小组进行研讨,自学以下问题:
1、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3、“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4、“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三)后教:
学生回答后,先由小组中程度较好的同学补充,然后教师就重点问题进行指点。
1、上阕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2、“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壮观无比!
3、“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五、当堂训练
完成下列问题:
1、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2、仔细体会“倶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 雨说
郑愁予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风力作用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三、出示目标
请同学们先了解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诗歌,扫清字词)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充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歌,3分钟以后展示。
1、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举手帮助纠正。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丝缕(lǚ)蓑(suō)衣膏(gāo)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停滞,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郑源的歌
2、齐读字词两遍。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诗歌,体会感情)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揣摩情感,听后比比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由学生来纠正同学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把握诗歌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基调。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诗歌,理解重点)
(一)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小声朗诵这首诗,一边思考以下问题,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时间10分钟。
(二)先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或研讨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3、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4、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它的运用对表达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好处?
5、请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
(三)后教:
学生回答后,先由小组中程度较好的同学补充,然后教师就重点问题进行指点。
1、诗人借“雨”的形象表达了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也蕴含着:“儿童是中国的未来”这一内含。
2、(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
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九门寨石锅鱼3、例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等。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4、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