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程建筑施⼯和结构实验实习报告范⽂,希望⼤家能够喜欢!
公兔母兔怎么区分前两天,我们⼟⽊⼯程专业学⽣的第⼀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施⼯、建⼯实验室现场与观看录像和以依据建筑规范及设计原理完成中⼩学教学楼的平⾯、⽴⾯、剖⾯设计。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了向导的作⽤。现在我就对参观施⼯现场与建⼯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个总结。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现场
星期⼀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程帽;同时⼯地的⽣活区与施⼯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的防护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当中⾸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产企业不重视民⼯安全造成了很多⼯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和企业带来了很⼤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能顺利进⾏和施⼯的安全,⼯地是要⽤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的各种车辆和内部⼈员才可以出⼊,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区,我们⼀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使⽤的楼不同。主体前⾯有个很⼤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泥、砂、⽯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
现在已经都采⽤了成品混凝⼟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的质量,减少施⼯浪费和降低⽣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且还在其前⾯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钢管和铁搭接成的梯⼦,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三楼的模板和⽀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撑上部重量的柱⼦很⼤,⼤到使我们都觉得层⾼变⼩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来加⼤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过长导致容易坍塌。⼀路上去,我们看到上⾯⼏层楼板的⽀架还没有拆,这些⽀架是⽤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板和梁需要很⼤的⽀撑⼒。
上到第⼗层,我们看到⼯⼈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我观察了其中的⼏条梁和柱,就像⽼师说的:梁的下部是⾸⼒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筋和架⼒筋之间⽤箍筋绑扎。⽽柱⼦就不⼀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般有受⼒筋和架⼒筋,受⼒筋在下⽅,分纵横两路;架⼒筋在上⽅,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马蹄筋将其抬⾼。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实验室
建⼯实验室是⼀座⽐较⽼式的⼯业⼚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建筑。其顶部采⽤了预制钢筋混凝⼟⾏架梁和混凝⼟板,这种构造既笨重⼜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泛使⽤的刚⾏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是典型的⼯业⼚房的柱式,上部有⽜蹄,⽤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也个⽴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个能检验其设计可⾏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的应⼒,从⽽检测其能承受⼒的能⼒,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常是柱梁板,当然也有桩)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的传感器将应⼒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等。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途和使⽤⽅法,⽽且对建⼯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起⼀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较⼤的收获的。
第⼆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华生实验前⼀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的过程与⼀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较少。通过纪录⽚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度来认知和学习。
我们观看了曾经是全国第⼀⾼楼的xxx⼤厦的建设过程,从录像⾥我们看到了钢筋混凝⼟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也看到了⽐较先进的施⼯⽣产技术,例如:泵送混凝⼟的浇筑⽅法和⾼效的⽀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产中应⽤给⽣产带来了很⾼的效率。
在第⼆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严重的⾃然灾害——地震对⼈们⽣命财产的损害,当然,除了⼈的⽣命外受到地震伤害的就是建筑了。每当地震袭击城市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毁于⼀旦,地震后的城市将是满⽬疮痍,我们平时习惯的街道楼房都消失了,这对我们的精神是很⼤的伤害。
讯飞语音输入那些年代久远的⽼房⼦,没有经过什么抗震处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毁的。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房⼦⼤多是砖⽯结构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乎不可以抗震的。然⽽
有些钢筋混凝⼟框架结构的楼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些情况还要对建筑物所在的环境和它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的关系进⾏研究——但原因往往是这些建筑结构受⼒的不合理性。
窃读
上个世纪⼋九⼗年代,⼈们为增强钢筋混凝⼟⾼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案,结构⼯程师们以为这些新的技术⽅案能使建筑物有效的抵抗地震的袭击,但结果很不幸,接⼆连三地有⾼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就连强度更⼤的⾼架桥结构在地震中也频频倒塌,这让全世界的结构⼯程师感到恐慌。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清楚地理解地震的活动状况,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但即使能在地震前预测出来,也只是对⼈的逃⽣增加希望,对建筑物毫⽆作⽤,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本⾝的伤害作⽤问题,我们的建筑就毫⽆反抗之⼒,只能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随着钢结构⼴泛使⽤,结构⼯程师们发现,虽然很多设计抗震性很⾼的钢筋混凝⼟建筑纷纷在强地震中倒塌了,⽽
没有⼀列钢结构⾼层建筑出现过坍塌现象。这⾜以说明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优势,同时也给那些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少建或不建钢筋混凝⼟结构只建钢结构的房屋来减少由地震带来的损失。⽇本和台湾都是这样,现在台湾连⼏层的教学楼都要⽤钢结构的。
新手学编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虽然钢筋混凝⼟结构在地震频繁地带不被⼈青睐,但在中国,尤其是⼤陆有的还是很多的。就拿⼴州来说吧,每年⼴州都要建很多⾼层甚⾄超⾼层建筑,这些建筑绝⼤多数是钢筋混凝⼟结构的。不能说
好还是不好,但要真的发⽣了地震,那⼴州的市民可就遭殃了,⼈⼝密集且⼈们⼜⽣活在容易受破坏的房⼦⾥,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了!
⼩结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的东西,但离实际⽔平较⾼的⽣产⽅式和⽐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的差距。我发现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程实习报告--建筑施⼯和结构实验我们看到的⽣产⼯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模⽅式在科技楼还没有⽤上,⽽⼈家在⼋⼗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单位的物资匹备不⾜,但先进的⽣产⼯艺确实可以提⾼施⼯进度和⽣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和增强钢结构的耐⽕性是⼀个亟待深⼊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于钢筋混凝⼟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