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1、人物标签:勤学、奋斗、道德、责任
无线网卡连接不上
01仅七岁的她,在案板下点灯读书
在案板下点灯读书的样子,真美!
一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感动众多网友。
女孩叫柯恩雅,今年七岁,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年级的学生。
4月3日复工后,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她就一直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已坚持一个多月。
卤菜店的案板上,摆满了各种荤素卤菜。案板下,两边堆放着部分物料。中间铁架间蜷坐着上网课的柯恩雅,一台旧款笔记本前,她正专注地听课。
略显狭窄的案板下,柯恩雅时常会碰到头,“有时猛一抬头就撞到了脑袋,疼哦”,说话时,柯恩雅不忘摸了摸头。
“今年不一样了,进步很大。无论是成绩还是书写、背诵”前来家访的老师余文艳,欣喜地看到了柯恩雅的成长,“她眼里的光感染了我”。
哈利波特也是住在小楼梯间里,小妹妹也一定可以进入自己的霍格沃兹!
牢牢记02十五岁的他,在黑夜里举灯奔跑
你在深夜里举灯奔跑的背影,真帅!
2020年5月2日凌晨,新疆乌鲁木齐麓溪花园小区一间民房突然起火。消防车接警到达小区大门时,一时不知着火的具体位置。
这时一名穿着校服的孩子,打开手机手电筒举过头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全程指引着消防车行驶至事故现场。
在少年全程奔跑引路下,消防员及时将4名被困人员救出,他在夜空下奔跑的身影被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下来。
他叫杜秉泽,今年15岁,是乌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7)班的学生。
据杜秉泽回忆,他担心消防车会走错路,那样难掉头也会耽误救援时间。
不少网友们被杜秉泽奔跑的身影感动,纷纷留下评论为他点赞:“为我们的少年骄傲,点赞!”
如风的少年,让我们看到美好和善良的模样!
03不留名的她,在公交上弯腰擦拭
你在公交车弯腰擦拭的样子,真暖!
除了上面两位少年,一段15秒的视频再次刷屏,让人震撼又感动。
2020年4月28日中午,贵H07827D的3路公交车正在行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从四中站台上车。
不久后,当公交车开始行驶,一股浓烈的臭味弥漫了整个车厢。
杨师傅说:“我一直闻到有臭味的,直到车子行驶到工商银行那个站台,才有乘客过来同我说,刚刚那个老人家拉大便在车上了。”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白的身影从车厢中站了出来。
“身穿白衣的好心女孩站出来蹲在地上,认真地用纸清理并包起地上的粪便,还擦净了周边的地板。”杨师傅回忆起这件事,心情仍激动不已。
骆驼祥子读后感结尾杨师傅表示,她自己的鞋子上都已经沾染到了,但却没有嫌弃,就像照顾自己家父母一样。
女孩说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不愿意告知自己的姓名,只留下一个挥手的背影。
大家被女孩的行为感动,纷纷留言点赞:“蹲下来的她,是天使的模样!”
她弯腰擦拭的样子,宛若天使降临人间。这个小小的举动,很简单,却也不简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04他们,让人觉得一切都有希望!
你们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
少年的肩应该担起凛然正气和孜孜不倦,少年的眼应该藏下星辰大海和万丈光芒。
人间点滴温暖都值得我们前进,跨过星河,迈过月亮,去迎接更好的自己。
真正的“后浪”过的生活,是每一个平凡人的每一天。
少年们,你们身上的品质,让世间又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温暖。
2、人物标签:科技、勤学、创新、求知
曹原
比“后浪”更凶猛的“巨浪”来了!
在最新一期发行的《自然》(Nature)杂志中,一位来自中国的少年一次性连发两篇论文,震惊科技界多位大佬,他就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少年班、目前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的“95后”博士生曹原。
早在2018年,曹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了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该杂志当时称他是“石墨烯驾驭者”。
时隔两年之后,曹原再度在《自然》背靠背连发两篇文章,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其中一篇,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
组织工作两年读完初高中课程,14岁时以理科总分669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到MIT攻读电气工程学博士……曹原永远都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潜在的最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
《自然》创刊于1869年,不仅是集世界范围内广泛影响力和高含金量内容于一身的著名学术期刊,更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同时,该杂志也以令人闻风丧胆的高达90%的毙稿率而闻名,相当于十位科学家一起投稿,仅有一人可能会被选中。能够在《自然》发表论文,可以说是全世界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因此,当22岁的曹原在《自然》连发两篇论文时,不仅一战成名,其论文成果更被形容为“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曹原的发现究竟有多重要,那就要从100多年前说起了
在正常环境下,电力在传输时,约有7%的能源会在传输过程中损失,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损耗。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了一种能够将电子能源损失降到0的传输材质,命名为“超导体”。两年后,昂内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遗憾的是,唯有当周围环境为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时,才可实现“超导体”传输,而这样的环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的。为此,无数科学家、能源公司一直在寻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却都以失败告终。
3年前,曹原推测,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但当时,他的推测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年轻小孩对世界的美好幻想。
面对前辈们的质疑,曹原没有退缩,坚信自己的判断。为此,他日夜蹲守实验室,反复做实验。
终于,曹原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夹角为1.1
度)叠加时,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变为“超导体”了。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曹原之前的想法是可行的。之后,他又用了7个月的时间反复实验,最终在2018年3月完成了全部实验,并将其整理成学术论文投给了《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编辑收到论文后,都没来得及排版,直接将其中一篇文章提前发到了杂志网站上,随后通过另外一篇文章进行评述。
曹原的论文一经刊发,震撼了整个科学界。
全球的科学家都迫切希望自己能在实验室中复制曹原创造的奇迹。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甚至激动地说:“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同年,在《自然》发布的“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中,当时年仅22岁的曹原位列榜首。他还被外媒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
两年读完初中和高中
曹原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天赋。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常常是老师刚说出
题目就能回答出答案。
课余时间,他还很喜欢读科技类的课外书,会把每本书翻上好多遍。这也为他日后宽广的知识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外,曹原的动手能力也很强,经常研究电子电路和化学实验。
有一次,实验中要用到价格很贵的硝酸银,可曹原没有钱买,就想到了用硝酸和妈妈的银镯子混合在一起,人工“合成”硝酸银。
此事后来被校长知道,连说“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经校长特批,曹原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了一个特殊三人班,由六名老师专门负责课业。
后来,曹原就一路开挂,别人都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他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初、高中的课程学习。
这事儿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对“天才”曹原十分好奇,更对他的学习方法很感兴趣。
实际上,曹原看的教材和考试题目和初三、高三学生是一样的。他自己认为,学习中重要的不是老师,也不是特别的教材与习题,而是自己愿意钻研学习的兴趣。
有一次,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说,“要是谁能够在常温状态下,发现一种‘超导体’材料,很有可能颠覆整个世界”。课后,曹原就问老师这是什么材料,老师说自己也不知道,“这就得靠你们这一代人去研究了!”
老师的话给曹原留下了深刻印象,更点燃了这个天才少年的物理梦想,看似平淡无奇的实验竟然还能改变世界?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理科669分的高考总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在学霸云集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是一在“学霸”之上的“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