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4古诗鉴赏
宝山、长宁、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李白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4分)
                                                                 
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11分。写法和情感各2分。“同”2分、“异”2分)
青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李白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4分)
13.1分)B
14.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分)A
15.4分)答案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跟(与己相对的)“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侗寨鼓楼评分细则:11分。写法和情感各2分。“同”2分“异”2分。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 — 15题。(8分)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
乔吉
              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①。
              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
              行呵,官大忧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
【注释】①捋:能力低.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U分)
A.【双调】确定了本曲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
B. “雁儿落过得胜令”限定本曲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C. “自适”表明了本曲主旨。
D.本曲用韵严谨,对仗工整。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曲用语不避通俗的口语,体现了元曲雅俗结合的特点。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语意表达曲折,使情感更加含蓄。
C. “枚”字作量词,用法新颖别致,形象地写出屋舍之小。
D.曲中含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意,显出潇洒自适。
15.有人认为本曲题为“自适”却又喑含“不适”之意,试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4分)
13.D
14.B
15. 评分说明:观点1分;分析3分。认可与否均可得分,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示例1:本曲描绘出黄花数朵、翠竹数竿、鸡鹅栖于篱落的田园小景,营造出独特的秀雅、清闲的境界,表现出作者身处其中的自适安乐。但是,曲中依然含有“不适”之意,三四
句的对比中暗含对官场名利的厌弃之情,同时又略有不甘之意。尤其是最后四句更是点明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不论为官、退居,都难免忧愁的无奈,可见曲中“自适”之中暗含“不适”之意。
参考示例2:本曲整体上以描述自己身居黄花数朵、翠竹数竿、鸡鹅栖于篱落的田园的生活为主,主要传达的是一份自适安乐。尽管三四句略有对比中不甘之意,但更多是一份对官场名利的厌弃之后的自适。同时,最后四句,前两句也正是对以往官场生涯的否定,对如今生活的眷恋。后两句的“田多差役多”也因自己所拥有的仅是“小庄”“五亩清闲地”而不受影响。因此,全诗应是围绕“自适”展开的。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旅寓洛南村舍
郑舍(唐)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14.诗中体现清明节习俗的是“              ”一词。(1分)
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夸”一字表现出女孩争玩秋千的热闹景象,想象她们轻盈娇建的身姿。
    B.颔联“妨”“见”二字,体现出作者入微的观察力,展现出当地特有风韵。
    C.颈联“窥”“认”二字,以静衬动,使得原来平和的画面增添了几许热闹。
    D.诗人用实笔写景,以自然晓畅的笔触描绘村居充满野趣的生活,潇洒不着力。
16.全诗围绕“旅寓”一词展开,对此加以分析。(4分)
14.秋千(1分)
15. C3分)
16.4分)诗人以“旅人”的视角写眼中所见,先从时令、季节入笔,描绘出所见清明景象,整个画面疏朗和谐,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与后文的“自适”照应。“幽栖”一句呼应“寓”字,展现“旅人”心中所想,既表现出他身处此境的闲适、恬淡,又以“虽”字转折,表达对京华和故友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旅寓者的淡淡哀愁。“旅寓”一词画龙点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虹口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提升精力①回车驾言迈:转过车头,驱车远行。②荣名:美好的名声。
13.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头“悠悠”“茫茫”等叠词渲染出苍凉凄清的氛围。
B.“四顾”二句运用比拟手法,意在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C.“盛衰”二句前后存在因果关系,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D.这首诗语言质朴流畅,不事雕琢,情景交融,富于哲理。
15.结合作品内容评价诗中表现的人生态度。(4耍花样分)
13.古体(1)
14.B(3分)
15.答案示例:作者认为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所以要抓紧时机立身建业:生命虽然会终结,但美好的名声却能留存于世。作者的人生态度看似消极颓废,但最终还是肯定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分)
黄浦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咏怀  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注】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建安文学”重要作家阮瑀的儿子。②乌号:良弓名。
13.对作者与嵇康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
A.建安七子    B.邺中七子    C.竹林七贤    D.正始七贤
14.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壮士”句,用“何”字,直抒胸臆,奠定全文基调。
B.“驱车”,描绘出征,承上启下,推进情节发展。
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语气,增强诗歌气势。
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15.清人方树东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扬州茶馆4分)
13、(1分)水下婚纱拍摄C
14、(3分)B
15  4分)  答案示例:从形式看:每句都押ang韵,用韵激昂,掷地有声,“光”“扬”“彰”“常”等词,明亮向上;写实手法,再现战士出征时的豪情,具有可视的画面感。从内容看:表现拼死征战、舍身报国、名垂后世的雄心壮志。如:“临难”二句写壮士临国难,愿身死魂飞赤胆忠心,出语壮烈,读之令人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情。
评分说明:形式2分,内容2分。
嘉定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酹辛稼轩墓,在分水领下
[]张野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漫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
【注】①分水岭:在江西铅山县境内,辛弃疾墓地所在地。下阙“带湖”“瓢泉”都在铅山,“戟门华第”指辛弃疾旧居。②张野,由宋代至元代的词人,官至翰林修撰。③漫:空,徒然。
13.这首词的词牌是(  )。(1分)
A.水龙吟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苏幕遮
14.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遐方异域”,三句写辛弃疾领兵北伐、收复中原的大志受阻,含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