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介绍顺序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笔落惊风雨》的一篇文章。本专题所选皆为唐宋诗、文的名篇杰作,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颠峰形态。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感悟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内涵。
(二)教材分析
  在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
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再见孝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教学大纲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学习《雨霖铃》,了解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②、体会诗作中繁复的意象运用以及联想和想像五台山电话运用探究它的丰厚蕴,初步把握诗歌的比较鉴赏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借助文本,运用诗歌语词,分析景物意象,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语言风格。
②、通过诵读,学会鉴赏作品,把握诗作的景与情,体会婉约词派悱恻缠绵、凄婉哀伤的抒情格调。
(3)情感目标
  ①、体会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②、感受诗人流淌于诗篇中的动人情韵,积累诗歌阅读审美体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诗词学习要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欣赏古代诗词,主要依靠学生反复诵读和自行领悟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能有所领悟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因此,把引导学生学会涵咏诗歌,并在品位、领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确立为教学重点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在教学中要着重抓住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进而体味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因此这个难点的设置也是符合实际要求的。
(四)教法学法的安排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2、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精讲巧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天涯过客。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学生学习诗词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在课前请学生自主阅读《唐人与离别》,了解古人离别赠诗的习俗,及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并搜集熟知的离别诗。在课堂中播放朗诵带,创造一个离别的伤感氛围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入到离情别绪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体会作者离别的情感最后通过flash音乐将词的氛围渲染到极点,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主
要运用:
1、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
  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我们说,人生无常,聚散不定,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伤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柯之间的“壮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元二之间的“酒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陶渊明与官场的辞别,“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是李商隐诗中的主人公与青春的告别。
这无数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离别是伤感的。今天我们就进入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的诗歌世界,体会他穿越千古的离情别意。
(板书《雨霖铃》)。(课前请学生自主阅读《唐人与离别》,了解古人离别赠诗的习俗,及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并搜集熟知的离别诗。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2)展示作者柳永的图片和文字简介。(出示幻灯片)
古人说,知人论世,以词作柔媚婉转而著称的柳永本人,就是一个风流浪子、白衣卿相。他生活在北宋仁宗年间,原名柳三变,因为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虽然出身儒宦世家,但仕途坎坷,只做到屯田员外郎这样的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
为什么柳永才情卓著却如此潦倒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他第一次科举名落孙山后,年青气盛,写了一首有名的词《鹤冲天》,其中有这样几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词传到仁宗耳中,颇为不快,其时有人举荐柳永,仁宗就大笔一挥:“且去填词。”因为仕途不顺,柳永索性自嘲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他越发恣意狂荡、率性而为。
他毕生填词,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尤其是词中所蕴藉的柔婉深情最能醉人心怀。《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品,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多情浪子缠绵千古的别离情景中吧。
(以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介绍为主,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通过有侧重点的介绍柳永的身世,着重体现词人放荡不羁、多情的特点,以此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设立情境,讨论感知
【投影】 课题《雨霖铃》及全文。台帐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让我们一起回到宋代,来感受一下柳永与他心爱的人离别时的那种哀怨,那份缠绵吧。(听朗读录音)
(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雨意别情的设立,让学生沉静下来。听吟诵,营造氛围,设立意境。)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后文理解词的内容作准备)
①鼓励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力求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