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是柳永的名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的意象,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象赏析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5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天后就要死去。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
 
  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古人在文学
 
  作品
 
  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武汉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②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作者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件的成语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苍茫,云低风冷。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水也。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
九龙井  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黄昏云雾沉沉的特点,与人心情的沉重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选取了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楚天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因此,这些景物描写就有力地烘托出词人的愁绪和前途的黯淡无光,同时也暗示出情侣的分别将是久远而漫长。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
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
  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压抑 
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①“杨柳”的意象。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最优美动人、情意绵绵的一个意象。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②“晓风”的意象。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是凄凉的感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离别。
  ③“残月”的意象。“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这一“残”字,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④“酒“的意象。“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酒是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酩酊大醉之后,把一切苦恼抛之于脑后,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经不在酒了。可是酒醒之后呢?“酒醒”即“愁醒”,曾经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无以排解。与情人分别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愁也复醒了,因而“更愁”了。
  柳永这首词借一系列的意象表情达意,融情入景,情深意挚,凄楚动人,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作。
  《雨霖铃》的艺术成就
 
  上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别时之景,未写离别之情,却先以自描的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有声有的凄艳、愁惨的秋景图画:凄鸣的秋蝉、暮中骤雨后的长亭。并巧妙地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深秋,傍晚,都门外的长亭,这是何等浓重的伤感的氛围与地点,“寒蝉凄切”,既写出了秋气之摇落,时序之惊心,又使欣赏者马上联想起“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宋玉《九辩》),“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这类“悲秋”之句。好的语言往往如此:一方面,它以自己的写景作为促媒,以外界物侯之变化撩拨起读者的层层感情涟漪;另一方面,它又向读者“释放”出经过漫长历史过程长期“积淀”在词语
 
  中的“能量”,以此来感召他们的生活经验
 
  和艺术联想。
  “寒蝉凄切”四字,使那凄楚哽咽的声声蝉嘶,形成整首别曲、整幅离图的悲哀的“基调”和黯淡的“底”。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菩萨蛮》)。“长亭”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已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本词中,词语本身的象征意义(送行)和它的“历史积淀”又在双倍地发生着作用,不能不使读者产生难以压抑的离愁别绪。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写出了情人的留恋与舟子催发的矛盾,离别伤痛之情陡增。“兰舟催发”,以直笔写出了时间之紧迫,柔情缠绵的恋人此时也不得不相互分手、道别,因而更促使彼此间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道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直写情人离别之际的动人场景,感情至此达到高潮。这是令人黯然销魂、伤心欲绝的时刻。读到此处,不禁让人想起“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诗

 
  。而此处描写,则更为沉痛,更为感人。全词词境也就此凝固、定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眼前景物突然一转,由实到虚,写出了去路茫茫、道路修远、一程远似一程的未知旅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叹从来离别之可哀:“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下“更那堪”句,更推进一层,言已之当秋而悲离,离情更甚于常时。衬托手法的采用使它更凸现、更为动人。“今宵酒醒何处”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境况,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试想昨日还在“都门帐饮”、“执手相看”,可今朝醒来,只见“晓风残月”唯有一钩残月斜挂在天边,如今独在旅舟之上见柳,怎不惹满怀离思?“此去经年”四句,更是推想自己离别之后经年的孤寂寥落,悲苦之情己溢言表。想当初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
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之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全词感情也因此喷薄而出,余情无穷,无味不尽。
  上下两片相比,各有特点。上片以写景为主,情生于景,情融于景,并为下片感情的直抒作铺垫。下片以抒情为主,以虚设之景抒别离之情,化景为情,而悠悠离情则作为主线上下贯穿。读罢全词,人们无不为这对情人一掬同情之泪,更不禁为柳永精彩的描写而拍案叫绝。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成就甚高。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同时又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宣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极力描摹了一对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离情,让人读来畅快淋漓,婉约细腻,耐人寻味。
军礼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