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由来
毛尖茶《红楼梦》第三回赏析:宝黛初见生命最美的时刻
长城简笔画图片《红楼梦》第三回的精华,当是黛玉初入贾府,以她的视角去观看这个钟鸣鼎食之家以及宝黛的初会。通过作者的描绘可知,黛玉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和荣国府类似的高宅深院,其父已没有先世的世袭爵位,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公侯之门的豪奢生活黛玉显然并不熟悉,贾府仆妇的吃穿用度,给黛玉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尊,以免被人耻笑。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黛玉日后的生活中一直没被抹去。
生命的最初,是没有比较的。断桥边的一枝梅花,寂寞开放,但并不会羡慕“花开时节动京城”、万人追捧的牡丹,水中的游鱼,悠游自在地生活着,也并不会真想跃入龙门。人类社会却清晰划分出等级贵贱,在上者俯视乃至奴役在下者,操纵、决定着后者的命运。于是,冷酷的客观现实在人类心理中也筑起了高墙。生命不得已按照权威的要求调适自己,不能逾越规矩。对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要求尤为严苛,公开正式的场合,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也许就会被他人冷眼相看。因此,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他人冰冷的眼光确实会构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年幼的黛玉,已开始为自己构筑脆弱的心理防线。
当然,生命中也还有血缘亲情,贾母见到外孙女时,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慈祥外祖母的形象跃然纸上。亲人的关爱,是对生命苦难最重要的抚慰。贾母充当着黛玉的保护人,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呵护着黛玉的生命成长。
在黛玉和众人的聊天中,又说起了那个时隐时现的癞头和尚,提起在三岁的时候,癞头和尚跑到林家,要化黛玉出家。父母不从,癞头和尚便说“既舍不得,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这里给了我们一个疑问,既然在之前神话的设计中,癞头和尚明知黛玉为还泪而来,为何还要劝其出家。从佛教文化来看,红尘如火宅,世界苦难重重,超越红尘是唯一的解脱之道,菩萨是要普渡众生的,因此有义务为迷茫中的众生指明一个方向。至于众生是否选择超越,则各随其业力的牵引。因此癞头和尚也可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对众多红尘中的生命来说,青灯古佛的清凉寂寞,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生命为爱而来,因爱而生,在爱中成长,为爱快乐和痛苦,只有体验、感受、挥洒、舞动过,才会甘愿落幕。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黛玉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相信很多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次或几次心动难忘的初见,初见之后的
坦然的反义词故事,尽管各不相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未必就有圆满的归宿,“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未必不是最美的结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更成了无数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而初见的那份美丽清新,始终是暖暖照在人们心底,挥之不去的一缕阳光。
不禁让人感叹,初见的美从何而来?为何成为古今人们共同的追忆?初见,是前世的情缘,还是对未知的神往?如果,生命真的在宇宙中轮回不息,那么,我们必定曾经相遇过。或许,那时,我们还没有形成为人,只是自然中的一粒顽石,一株草木,或者,一只游鱼,一只飞鸟,但我们都沐浴在自然的清风之中,共听着风声、雨声、潮起潮落。也许,泥土中的水曾将你滋润,而草木也给寂寞的顽石带来了生机。一种神秘的联系,使有缘的生命纠缠在一起。在现代科学中,当量子发生纠缠,无论再遥远的距离,即使不同的星系,彼此依然关联。人们愿意相信,黛玉和宝玉的初见,是三生石上注定的情缘。作者将之生动描绘出来: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除了前世的情缘,初见的美,或许还来自对未知的神往。生命的画卷,永远在不断的展开
之中,生命,总是憧憬着未知的世界。初见,为我们展现了某些未知的东西,来自于过往的生活之外,又正在靠近我们现有的生活,带着异域的芬香、彩和旋律。这是未知与已知的交会,象彩虹连接了晴天和雨天。此时,我们的眼睛也最为清澈,不携带一丝成见,也不会有任何刻意的期盼,我们接受和分享着对方本来的样子。初遇的那一刻,我们还不会提任何要求,也不会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对方,责任与义务还没有进来,同时也不会有误解和猜疑,只有纯粹的自由、欣赏和似乎无限的可能性。也许,在这瞬间,我们看到的,是生活本该具有的样子:世界呈现出最丰富的多样性和最无限的自由。当然,从书中来看,宝黛初会时,年龄还比较小,我们似乎又不能用通常的爱情来形容,可由于作者已经赋予了两人前世今生的不尽情缘,人们更愿意将之看作一见倾心的经典故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经典曲词更是被广为传唱。
然而,当未知进入熟悉的生活轨道,近景与细节、限制和枷锁开始呈现,生命继续着比较、得失考量,产生焦躁、忧虑,不同的生命之间,既相互需要,又彼此各异,无法完整地融合。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去看待、要求和改变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为什么热恋中的人们,总免不了误会与争吵。尽管,这里有另外一种激情与张力,热恋中的人,即使有痛苦的煎熬仍感觉幸福。但初见时清新脱俗、一尘不染的美已退居记忆的幕后。
果然,接下来发生了宝玉摔玉的事件,而黛玉为此自觉伤心,因此有了进入贾府第一次的“还泪”。衔玉而生,代表了宝玉的不凡身世,也代表了宝玉被寄予的家族期待、被强加的世俗羁绊。他因此与周围的人不相同,他感觉无法与其他的生命平等对话,融合。黛玉的出现,刚刚让他感觉亲切、温柔、美好。他观看着黛玉的一颦一笑,注视着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他感觉黛玉就是世间一切美好的化身,期待着融入对方,甚至变成对方。他本能地感觉玉便是他和林妹妹之间的巨大鸿沟,因此狠命摔玉,满面泪痕。
权宜之计而此刻的黛玉,无从了解宝玉的心理。她只是个怯生生的小女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怕被人笑话,怕增加别人的麻烦。因此伤心自责,但我们看到,在公众场合,她不敢将伤心表现出来,只是回到房中后流泪不已。
生命的爱与痛,接近与误解、伤害,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已开始展现。而宝黛的初会,是这一回最让人难忘的情节。对许多人来说,初见,都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笔者题上一首(卜算子):初见在何时,应是春风里。笑靥如花未语羞,天地生明媚;几度桃花红,一袖相思泪。花雨盈身独归来,可解春风意?婚纱照设计
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结局。在红楼梦的故事里,宝黛最后的分离,留下永远的心痛,但初见里仍保留了故事所有的美,而即便在其他故事童话般的结尾中,初见之美也不会随岁月的老去而褪。愿所有的红楼梦爱好者,感受美好,却拥有童话般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