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及练习
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
点讲解及练习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春节坚守岗位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线条来勾勒世预赛12强分组
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
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
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
唐三彩的颜
品牌老化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
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
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
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
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
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
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
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四、古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
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虚实、比喻、夸张、象征、衬托、拟人、用典等方面在分析手法的典型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及其它们跟作者情感的契合点。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
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
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
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1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2从下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可以看出。【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
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山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
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 1此诗前两
干贝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