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师恩/吾爱吾师》观后感
《念师恩/吾爱吾师》观后感
岁月之辇滚滚向前,重温经典,心情依旧不能平静。源起于5月23日下午,外语系雷小川主任组织全系教师观看了1967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影片--英文名为“TO SIR,WITH LOVE”(中译“吾爱吾师”或“念师恩”),观摩完电影,雷老师号召全体教师在为师过程中不单单要做授业解惑的老师,更要注重传道、自省,思考如何树立老师形象,如何引领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如何当好老师......
影片的大意是一名中学教师,应聘到伦敦的公学任教,学生都是喜欢惹事生非的顽劣青年,他施展浑身解数感化这坏学生,终于赢得了应有的尊敬,本性善良的孩子终于被老师感化,在欢乐与泪水中走向分别,开始另一段人生之路。感动人的不单是电影技巧流畅而富戏剧感染力,更是这出电影展示了师生间的重要元素。尽管英文水平不好,但是我仍虔诚的看完了这部全英文影片,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共通之处吧:能够在无形中给人以一种震撼,无须言传,意会足矣。
剧中的黑人老师,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老师(原本是一个工程师),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寻得一个教师的职位原本只是作为在寻到下一个工程师职位的过渡工作,所以黑人教师马克的专业素质较正规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肯定会逊很多,但是他却做得比那所学校里的任何老师都出,那是为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每天潜心于如何管理学生,我们达到了那样的功效吗?我们教师对于社会的责任到底应如何
定位,该如何为师?
在我们周围,也存在一些抑或顽劣、抑或迷茫、抑或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他们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引导,此刻我们需要黑人教师马克的精神:坚守阵地,不气馁,不抛弃,不放弃,尽心尽力,言传身教。
故事的结局是马克老师撕掉了工程公司寄来的录取书,决定留在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辅导员们,也像马克一样,会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没有放弃,依然坚守,依然信心满满:用爱,用责任,用原则,用尊重,用耐心,用涵养孕育着希望。
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教育之道终极目标是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这是一代代人的不懈的努力探索的问题,教育要有德有才,凭着自己良心去教书育人,教育者要亲近
自己的教育对象;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灵,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一种完美境界。这部电影将教育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人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国家为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专门下文号召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独有偶,根据湖北省“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之精神,我校也把
青年教师思政建设专题活动纳入了方案: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学校党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足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对于师德建设的重视。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学高而无最高,学无止境;有德高而无修止,修德无境。
感动之余,静心思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是否每天做过这样的自省呢?一省吾身:是否爱岗敬业,真正投身于神圣的教育事业?二省吾身:有没有尽为师之道,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三省吾身:是否被短暂的困难、迷惘和世俗所惑,而亵渎学生思想工作这块神圣领土?
教育战线需要更多的马克式老师辛勤耕耘,相信教育工作这块沃土会因众多热心教育事业的人的坚持和点缀必将枝繁叶茂,散发别样芬芳。
有时候,电影不仅仅是电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2:P7精读感悟以读导写——《师恩难忘》
精读感悟,以读导写
——《师恩难忘》说课
说课:于周波
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盘龙小学
点评:于丽霞
刘洲成老婆离婚声明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园丁之歌”中的第一课《师恩难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分析:吃透文本,明确要求
《师恩难忘》是“园丁之歌”这个主题单元的首篇,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刘绍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反映老师的教学有方,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篇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课例。属相配对表
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寓情于事,情真意切,描写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彩浓郁。再加上文章叙述的故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而且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起来并不太难,因此,我认为在讲解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品悟作家刘绍棠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感激之意。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对叙事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写作手法仍缺乏理解。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本文特点,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宝宝照4、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说教法、学法:
结合教材理解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培养
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和讨论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说教学流程:
基于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上课伊始,我通过谈话并以抒情性的语言引出课题(板书:师恩难忘),然后指导读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接着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再结合初读检查,相机帮助学生正音:比如,“拄、杖”是翘舌音,“醒和恍”是后鼻音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说说本文所写的事情,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最后根据“作者回忆了小学一年级时候的哪些事情?”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的意思,从而完成第一段的教学。作业我安排学生熟读课文并完成词语的抄写。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学生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让学生把田老师与自己怎样教学第一课进行对比,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一形象的第一个层面的解读。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内容入手,直奔田老师故事教学法这一最有趣的内容。而后采用对比,再次紧扣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
采桑子纳兰性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了解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法。具体如下:(1)运用故事教学
爸爸 我想对你说法,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我”最难忘田老师的是什么?想想你们一年级时老师是怎么教学这一课的?对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2)然后品读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问学生:“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能娓娓动听的来讲述这个故事么?
【点评】通过发掘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田老师的故事教学法对比理解,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感受,从而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
于老师进一步把学生的体验落脚到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一个”引人入胜”,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二个层面的解读。这个环节承接上一环,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明白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不仅仅有知识的教学,还有人生道理的启蒙,同时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让年幼的“我”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读故事教学法这一部分,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提问: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3、“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建党70周年纪念币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三个层面的解读。体会到一个好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的作用,同时把作者对老师的敬意的表达与传递作为本环节的重点。至此揭示了本文的题意“师恩难忘”的真正内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