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水龙吟辛弃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wàn)        搅)        静()            惊huáng
B.外(fèn)        断(jiān)      削()            移(nuó
C.时(zàn)        日guǐ)      憎è)              眼(dèng
D.栏(zhà)        石ruǐ)      倾)            融(zh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世隔绝          截然不同          念念刀刀          独出心裁
B.悬灯结彩          喜出望外          无济于事          锲而不舍
C.荒芜人烟          热泪盈眶          全神惯注          浑身肿胀
D.不可思议          天崖海角          滔滔不绝          蔫知非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毛相林带领着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坚韧不拔的精神,凿出了一条“绝壁天路”。
B.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C.白天,詹天佑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D.“杂交术稻之父”袁隆平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里的生物》一文,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执着的孩子形象。
B.辩论时,既要善于抓住对方讲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也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用语文明。
C.“为是其智弗若与”和“自愧弗如”中,两个“弗”字的意思是相同的。
D.写作品梗概,要语言简练,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没有必要关注前后情节是否连贯。
5.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一条蛇窜出来吓了我一跳,自幼生活在乡下的表弟如此却司空见惯
B.这是他最珍爱的传家之宝,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肯变卖的。
C.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一定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D.见微知著,小小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
6.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因此气馁。
B.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和动听的声音了。
C.长期玩手机会吸引颈椎炎、失眠、听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D.抗战期间铁道游击队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的故事家喻户晓。
7.“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书写
8.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uài  áo zhōu  yán jùn  fén shāo  róu cuō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完成题目。
1.读句子,关注加点的部分。再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仿写句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炎热          迷恋        节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想在“毕业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一段怎样的“卷首语”留作美好的纪念呢?
要求:主题突出,情感真挚,语言精练,表达清楚。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
四、填空题
10.根据积累填空
SD内存1.诗词显志向:李贺《马诗》中的“_______天门中断,快走踏清秋”表达了他___________的志向,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表达了孤高雅洁的志趣。
2.诗词含情思:《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思念之情;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___________。”写出了惜春之意。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3.课文有哲理: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或轻于鸿毛。”为____而死,就比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整本书阅读:回忆《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并完成题目。
11.鲁滨逊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栖身之处不宜居住,决定选择新住地。他认为选择新住地要考虑四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能望得见大海”,他考虑这个因素是为了(    )
A.视线开阔,心情会很舒畅    B.方便下海捕鱼
C.能看到过往的船只,方便求救    D.方便辨别方向
12.鲁滨逊选择新住地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
A.有能饮用的淡水    B.地势平坦,出入方便
C.能避开烈日暴晒    D.能抵御人或兽的侵袭
13.由此可见,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早上九点,“禾城驿·温暖嘉”洪兴路驿站里已经坐满了人。“驿站改造后装修蛮好的,周末带孩子过来看看书,学习的氛围挺浓厚的。”市民何先生说。驿站的常客戴阿姨说:"我们几个妹早晨结伴锻炼完之后,就会来这儿小坐,有时下雨也会来。这儿冬暖夏凉,比以前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舒服多了!”生动的公共空间使人愉悦,也让城市有了生命力,大家都愿意驻足在此,寻自己的一方天地。
②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是浙江嘉兴中心城市用心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传统简陋的公共卫生间经过改造升级,11座“禾城驿·温暖嘉”城市驿站靓丽呈现,为市民免费提供饮用水、图书借阅、WiFi、医疗包、针线包、休闲等多种服务。作为文化新符号,驿站传递着城市的温度。预计2021年底将共建成17座“禾城驿·温暖嘉”。
材料二
①为倡导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礼仪,江苏省扬州市开展“扬州公筷”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了1075份设计作品,最终19件“最扬州”创意公筷脱颖而出
②什么样的扬州公筷,最受市民青睐呢?“上海汇禾数创”公司设计的一组《非遗公筷》荣获
特等奖,成为文化旅游名城,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创名片。一双筷子,在四四方方的筷端上分成四层转轴,可360度旋转,转出“万事如意”“国家欢乐”等四个成语。筷架仿造五亭桥造型,以扬州标志性景观演绎扬州文化,公筷还仿照扬州古琴设计了“琴瑟和鸣”的喜筷。“百家姓”组合、“十二生肖”组合、“扬剧脸谱”组合等设计做足了扬州文化文章。
③“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自2018年2月发布以来。“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已妇孺皆知。2019年端午节,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扬州“公筷行动”,让“扬州公筷”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名片。
材料三
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个24小时智慧书房在开远市体育创意产业园试运行。48平方米的智慧书房,设有20个阅览座席,藏书4000册,可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书房全程实行智慧化管理,“无人值守”是最大的亮点。从图书查、图书借还到门禁等,各项功能全面开启智慧化运行,让市民享受24小时借、读、听、视全方位服务。书籍采用最新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内外部设置有紧急可视呼叫系统,电源、灯光、空调均为自动化控制。24小时智慧书房的启用,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脱颖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三组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写了城市文明?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材料一中,引用了市民何先生和戴阿姨的话,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读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这组《非遗公筷》荣获特等奖的原因。
国庆节火遍朋友圈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是浙江嘉兴中心城市用心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预计2021年底将共建成17座“禾城驿·温暖嘉”。(______)
(2)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个24小时智慧书房,最大的亮点是书籍采用最新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______)
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
①位于伏牛山深处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园里,红旗迎风飘扬,教室里书声琅琅,校长张玉滚正在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无论多忙,我都坚持给孩子们上课,每周至少6节课。”虽然已经是享誉全国的道德模范,但聚光灯下的张玉滚朴实无华,一说到学生就两眼放光。
黑虎庙位于大山深处。想走出大山,要沿着牧羊人顺山脊走出的小道,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尖顶山,攀爬险峻难行的八里坡。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但要刨除穷根,必须从教育开始。
③2001年8月,眼瞅着开学在即,黑虎庙小学还有两个班没有老师授课。老校长到刚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准备去南方打工的张玉滚。跟着老校长,张玉滚推开当年自己用过的教室门,看见的依然是旧桌子,旧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孩子。看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他鼻子陡然一酸:“老师,啥也不说了,俺不走了!”21岁的小伙子一言九鼎,就这样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补助的民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