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了解作者并掌握基本文学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阅读本首诗歌,疏通序,概括段意。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秘密花园20【课前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瑟(sè ) 迁谪(zhé)
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幽咽(yè) 虾蟆陵(há) 乍破(zhà) 男生头型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蓖 (bì ) 水浆迸(bèng) 呕哑(ŏu yā) 嘲哳(zhāo zhā) 转徙(xǐ )
【课堂导入】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板书课题:《琵琶行》
【问题探究】
一、文学常识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家及作品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任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
2.《琵琶行》为七言长篇叙事诗,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与其妹篇《长恨歌》并称于世。
3.行是古诗的一种文体。由古乐府发展而来,不入乐,以七言为主,篇幅不限,用韵自由。
三、疏通“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句式:被动句)。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句式:省略介词,倒装句),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介词,向)穆曹二善才(琵琶师)。年长衰,委身为(动词,做)贾人(商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句式:省略句),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介词,在)江湖间。予出官(外调)二年,恬然自安,感斯(这)人言,是(这)夕始(才)觉有迁谪意,因为(于是,创作)长句,歌(名词作动词,作歌)以(连词,表目的)赠之,凡(一共)百一十六言(字),命曰琵琶行。
四、赏读诗中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
的故事。
2、小序交代哪些内容?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序”交代了写作时间、事情的起因、写作原由和诗人当时的处境,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五、听配乐朗诵,整理诗歌结构。
学生诵读诗歌,概括每段内容,教师归纳:
1不劳而获)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① 邀见歌女
② 演奏名曲
③ 听者陶醉
3)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六、鉴赏诗歌
1、出第一自然段写景的诗句,它有什么作用?
枫叶荻花秋瑟瑟——苍凉寥落,更添惆怅,渲染出送别时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惆怅悲凉,烘托黯然神伤的离愁别绪。
2、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
三次: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
[第一曲:悲凉、伤感]:
3、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第二曲:雄浑、激昂、大气]
江心聆听琵琶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4、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艺超,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
[飞鱼星上网行为管理路由器第三曲:凄凉、悲伤]
5、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答案:A、比喻(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B、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钢丝螺套底孔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杜甫蜀相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D、曲中含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堂小结】:
《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琵琶妇”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伤感慨。
描写特:
(1)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2) 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3)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4) 曲中含情
【板书设计】
琵琶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教后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