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9—21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掌握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2、掌握李白作品浪漫主义风格;
3、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背景简介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三、课前预习
1、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
石扉澹澹訇然魂悸
2、解释画线的词语
古梅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全诗三段,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说“梦前情由”,写“梦中情景”,抒“梦后情怀”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书读并背诵全诗
四、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一)鉴赏第一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增添天姥山神话彩,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五岳、赤城、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二)鉴赏第二段
1、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山中恐怖夜晚仙府欢乐
2、【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类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②境—组画面③情—品情感
示范: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特点:清幽
表述:抓住湖、月、影、溪水、猿声等意象,描摹了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神往之情。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1)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3)白昼山中图。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①请参照前面示例,说说诗人在此抓住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对日出、天鸡、千岩、迷花等意象的描摹,营造了壮美雄奇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迷醉神荡,乐而忘返之情。
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何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特点——高峻
冲奶粉温度(4)傍晚山中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诗人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主要通过对熊咆、龙吟、云、雨、烟等意向的描写,勾勒了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惊悸之情。
①“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5)夜晚仙府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诗人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对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等意象的描摹,描绘了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6)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7)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我的有彩蛋吗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
(8)【解梦】——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①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②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
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
(9)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三)鉴赏第三段:
男性健康问题1、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2、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3、本诗诗眼是哪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五、拓展延伸:
1、怎么看作者的及时行乐隐逸避世思想?
①这是作者不满现实、蔑视权贵、坚持自我、捍卫尊严的反抗性格和高贵品格的表现。
②这也是一种自我放纵、自我麻醉的消极思想。
③在黑暗、污浊的现实中,作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韬略,实现抱负,只能消极反抗。
2、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积极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题,显示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
六、课堂练习:以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偶得为中心,用本诗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天生我才,敢教国忠研墨,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
下联:梦入洞天,欣见日月耀金,虎鸾伴驾,云君请出乐为仙。
横批:千秋浪漫
学案19—21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掌握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2、掌握李白作品浪漫主义风格;
3、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背景简介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三、课前预习
1、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
石扉澹澹訇然魂悸
2、解释画线的词语
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不日不月
3、全诗三段,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