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掌握诗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到处都是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夏字成语四个字>熊猫图片简笔画
尊重别人1、了解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2、理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感。 
香港圆方购物中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2、在理解诗歌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理解体会诗歌的浪漫主意的彩。 
4、、品味诗歌语言的流利自然,不事雕琢的风格。
教学难点:
1、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2、理解诗歌的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运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说起古代诗歌,我们很自然想起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大唐的诸多诗人当中,李白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要给大家提起李白,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诗,二是酒,三是剑。李白是诗仙,杜甫说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还是一个剑客,他“十五好剑术,” 曾经“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的诗句。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诗人余光中曾经做过非常生动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到,衣袂翩翩的诗仙李白,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今天我们就有机会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 写作背景介绍
 1、李白的故事 
二年级数学日记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祖籍陕西(今甘肃),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3、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三、课文探究 
 (一)、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