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招揽人才的角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含义,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悲哀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在《观沧海》中,诗人以包蕴万千的大海自比,表达了自己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在《龟虽寿》中,诗人以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自比,借以表达自己老当益壮,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看看这首诗歌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
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背景
你看不到的天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兴上庄水库,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3、整体感知
1、题解
行:古代诗歌体裁 。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二者区别在于歌声、曲调的长短,而不是篇幅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朗读
小组读和齐读相结合
3、诗眼
“忧”(堪称这首诗的诗眼:一首诗中一脉相承的东西,贯穿全诗始终)
那作者忧的又是什么呢?
四、赏析诗歌今年315曝光哪些产品
(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分节来学习)
学生朗读第1节
1:在本节中,作者忧的是什么?(用本诗句子回答)
明确:人生苦短!
2:诗人要用什么来解忧呢?(杜康)
3:作者因而人生苦短而忧,只能借酒浇愁,酒能解作者之忧吗?
明确:酒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并不能真正达到排忧的作用。
学生朗读2节
1、在这一节中,作者因何而忧?
明确:贤才难求。
2、本节后两句如何理解?
明确: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现出招纳贤才的热情。
学生朗读3节
1、在这一节中,作者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1)句意:当空悬挂的皓月哟,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 我为此感到绵绵忧伤。
活出精彩(2)表现手法:比喻(明月——贤才)
(3)抒发情感:贤才难得的忧思!
2、本节后两句如何理解?
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都怀着往日的情谊。(想象贤才归顺自己时的情景)。
学生朗读第4节:
1、前两句仅仅是自然环境吗?
明确:前两句既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诗人用无枝可依的乌鸦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那些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贤才。是想劝告贤才投奔自己。
2、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A,来源《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其意不言自明: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
B,最后作者表明心迹,说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让天下人才都能心悦诚服的归顺。
——延伸: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表现出王者霸气,而且,言语中也透漏曹操想一统天
下的雄心!所以我们说曹操在这里还忧的是——功业未成!
五、课堂小结
我们说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其实有意无意的都在对诗人的作品进行自我解读,我们再回头看看板书,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全诗大可用 “招贤纳士”概括之。
彩虹 周杰伦 歌词六、作业布置
1、收集关于酒的诗句。
2、背诵默写《短歌行》
六、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忧 贤才难得 招贤纳士
功业未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