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乱世里不同的人生选择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这两首诗歌时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课文,均为魏晋时期作品,所表达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却大不相同。《短歌行》表达了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和贤才难求的忧思,《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和“复得返自然”的悠然。
    教授这一课,我想应注意两方面:其一,对传统教法的突破。新课标要求以“学习任务”来组织语文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体现出一种打通的思想,就是一课之内、单元之内的篇目要研讨他们的相异或相同之处,同时要与同一任务的多个单元之间形成相辅
扶正胶囊相成的学习流程,甚至还应该注意与本 任务相关的其他任务之间的贯通和关联。因此,本课的教学自然应该承接第一单元从意象语言等角度欣赏诗词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
    其二,对所学诗歌的突破。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等作品,对曹操的雄心壮志、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如何在《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中体会到两篇作品的特点,使学生保持对同一诗人作品的持续兴趣,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乱世,为何曹操和陶渊明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两种人生选择有无优劣高下之分,进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千灵山风景区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教材分析】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这两首诗歌时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课文,均为魏晋时期作品,所表达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却大不相同。《短歌行》表达了曹
操“天下归心”的渴望和贤才难求的忧思,《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和“复得返自然”的悠然。面对乱世,为何曹操和陶渊明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两种人生选择有无优劣高下之分,是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在节奏和韵味上的不同。
    思维发展与提升:围绕“忧”与“悠”(“归”),品味语言,比较两首诗歌不同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赏析诗歌不同的情感与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首诗歌不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
    【教学方法】诵读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入世与出世,江湖与庙堂历来都是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的。曹操和陶渊明,同处乱世,为何却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让我们一起回归文本到答案。
    二、深研文本
    学习任务1:
    从《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我们能分别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一)探究曹操之“忧”
    思考:《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曹操“忧”从何而来?
    (展示)诗中出现的“忧”字诗句:(请学生齐读,教师点评:铿锵有力沉郁顿挫  低沉庄重)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此时年过半百却功业未建,一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尽了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感慨。第一层的“忧”是人生苦短之忧。
    求贤若渴之盼是诗中抒发的第二层忧。时光易逝,他想有所建树,因而求贤若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短歌行》写作之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的叛乱,他想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功业未成之思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三忧。
    三层“忧”有不同的内涵,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的奋发激昂。在多重忧虑的背后,是一位心怀天下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二)探究陶渊明之“悠”
    陶渊明从田园走来,又回到田园。他的回归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选择呢?
    (展示)请同学们格外注意红的词语,读准韵律节奏,齐读诗句(点评:把握住了情感基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清醒认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在洒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把官场比作尘网 、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他急于挣脱黑暗的官场,这是因为“无适俗韵”“本爱丘山”,是因为要“守拙”——守,坚守;拙,愚拙,就是坚守本性——与自然为伴【这里的“自然”,不单是指自然界,也指未经世俗伪饰的至真至淳、自在洒脱的精神境界。】他仿佛用画笔描绘出的乡村图景,处处体现了脱离官场之悠和田园生活之
董存端悠。
    曹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可谓志士;
    陶渊明才华横溢,人格独立,厌恶官场,回归田园,堪称隐士。
    人物 内容 感情
    曹操 生命短暂之忧 渴望贤才之忧 统一天下之忧 志士之忧
    陶渊明 脱离官场之悠 田园生活之悠 隐士之悠
    学习任务2:
    结合所发资料,请提炼、归纳、概括信息,讨论探究曹操、陶渊明不同人生选择的深层原因。
    明确:
    Ppt展示
    人物 家庭出身 志趣性格 所处时代背景 诗歌创作背景 社会风气
    志士曹操 宦官家庭出身,根基深厚。其父官至太尉。    太尉之子  熟读兵书,有胆识谋略,有野心,军纪严明,宽容大度,唯才是举,识人善用。  1.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连年战争,士族门阀制度开始形成 2.北方已定之际,赤壁大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  建安风骨 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与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 指陈时政、求真务实
    隐士陶渊明 生于小官吏家庭,后家道中落。“弱冠逢家乏”,贫穷至极。 寒门士子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娴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1.东晋末期,官场腐败,士族门阀达到了顶峰,“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  2.几仕几隐,官场黑暗,辞官归隐 盛行玄学和清谈。老庄思想也开始兴起(脱离实际,深邃玄妙;辩论,崇尚虚无,空谈哲理
    曹操虽出生于官僚家庭,但门第并不高贵,父亲是宦官的养子,这些造就了他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曾经评价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抱负远大,又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政治智慧,他选择做统一乱世的英雄是历史的必然。
    陶渊明出身于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大司马陶侃,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没落。陶父很早去世,年少时生活贫苦,他起初做官是为了挣钱养家,却也有“大济苍生”的志向,但他天性质朴,率真率性,加上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官场极为腐败,他逐渐发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根本无法实现,加上本性使然,他决心归隐田园,做回真实的自己。按照叶嘉莹先生的说法,这叫“任真”。
    可以说,陶渊明在田园里安放了身体,也为灵魂到了永恒的家园。陶渊明归隐田园正是他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一个诗人的人生态度,是与他的人生经历及文化渊源密不可分的。)
    学习任务3: ——“跨越时空的对话”
新生儿出生必备    探讨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志趣,理解其生命思考。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有怎样的一场惊世骇俗的对话呢?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
    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200字左右。
    注意:对话要得体,符含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示例1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我知你寄情田园是不得已而为,是对污浊官场的抗争。
    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你曾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当下我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