潸然泪下造句一
屏幕漏液怎么办 二十六年前,我是苏州教育学院的一名师范生。上课之余,生性好静的我喜欢泡图书馆。当然,我只是把读书当作一种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或随手翻翻,或凝神细读,或闭目养神,全凭兴之所至。
房贷公式一天,看到隔壁宿舍里那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上躺着一本散发油墨清香的新书,匈牙利记者巴拉奇·中华传世代内什写的《》,我抓起来就读。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苏州日报》社等几家单位组织文学书评征文活动,邀请教我们语文教学法的陈本源老师担任评委。在班主任曹乃玲老师的鼓动下,班里七八名同学交了征文。我所评的书正是那本“不期而遇”的《》。说心里话,那时的我连作文都写不像样,更不用说写“文学书评”了;加上我的字又写得难看,所以根本不敢有获奖的奢望。
两个月后,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的书评征文极其意外地获二等奖,并且发表在1989年2月2日的《苏州日报》上。在拿到近百元的奖金稿费后,我请全体舍友去一家小饭馆打牙祭,动静还不小。
那次征文活动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之后,我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我的书评能够获奖,可能是因为题材比较“特殊”。尽管深知自己的写作水平很低,但看到同学们的羡慕神,我的心中溢满喜悦。意外的收获,让我坚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第二学年,我们开了写作课,同学们选我做写作课代表。我开始自觉有序地读书,尝试用笔抒写多愁善感的青春岁月,表达对学习生活的思考感悟,这样的良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当了语文教师,我真心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养成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当他们在这方面有所进步时,我倍感欣慰。
读书思考,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滋养了平淡无奇的我。工作头几年,我在《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中学语文》等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豆腐干文章,这可以算作我研究语文教育的起点。现在重读那些文章,固然粗浅可笑,但那是我读书思考的真实印记,因而让人心动。中等职业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