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与贞观治世的形成
【摘新二十四孝 要】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期间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密不可分。本文试从其人才观、用人方法、取士标准、用人原则四个方面来探讨贞观治世的秘诀。
【关键词】唐太宗;人才观;贞观之治
人才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关键。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才”,[1]始终把发掘、重用人才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统治期间,不拘一格、广觅贤才,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贞观盛世。王夫之曾对唐朝人才济济的景象评论道:“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 [2]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的竭力相助,才保证了贞观时各种政策的实行与政治稳定,最终实现贞观盛世。
一、人才观——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柿子炒鸡蛋
唐继亡隋而兴,隋朝速亡的震撼使唐太宗得出一个结论:乱,未尝不由小人;治,未尝不由忠贤。因此,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他说:“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
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 [3]描写自己的句子一再强调:“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观察植物的日记[4]他把君臣共治视为用人的指导思想,将举贤任能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这就为贞观盛世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人才思想基础。
在用人政策上,唐太宗为了培养、选拔人才,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大兴儒学。他首先从完备学校制度抓起,设立了中央、州、县三级官学制。同时将国子监设为国家最高学府,下辖国子、太学等下级学校,召集天下著名学者在国子监讲授儒学。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备与儒学的兴盛使得大批人才源源不断的输入朝廷。其次,重视科举取士的作用。他继承并改革了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增加了考试科目。考试科目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庶族地主做官的机会,每年科举都有大量人才进入朝廷。此外,太宗不拘一格,还通过“自举”、“荐举”、“诏举”等方式破格提拔许多人才。据《全唐书》记载,太宗在执政期间,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这些提拔人才的方法使得许多有真才实学但又未被科举选中的人才提供了入朝机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