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学校:语文组授课教师:使用时间:【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词艺术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凉拌西兰花的家常做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自觉传承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
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深沉的爱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认为宋朝全才型的人物是谁?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可谓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即使仕途不顺、即使惨遭贬斥,却总是乐观旷达的,他的诗词文章亦如其人,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豪放旷达的,但是,我们的大文豪也有悲痛浓得化不开的时候,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柔婉细腻的悼亡词,来感受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二.学习目标展示
三.文学常识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 zhěn ]、李商隐、纳兰性德等。
卡式录音机四.写作背景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读书时,她是苏轼红袖添香的知己;仕途不顺时,她是苏轼勇往直前的动力。
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消香玉殒,苏轼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十年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转迁至密州(山东)任知州,当时的密州天灾人祸不断,苏轼
作为新上任的父母官倍感压力,人在最脆弱的时候总会思念自己最依恋的人,苏轼内心很依恋王弗。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诞生了。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五.整体感知
1.朗读——学诗的第一步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声情并茂地朗读诗词。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伤感哀痛”的。
播放朗读带,第一遍学生听,读二遍跟读,自由读,渐融于此境。
2.理清思路
上片词人处境梦前思念(现实)
下片前5句梦中相逢(梦境)
后3句梦醒悲凉(现实)
3.疏通全词
麻辣豆花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两相渺茫,互不相知。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你躺在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中啊,我无法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前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千行淋漓热泪洒下。料想得到你的亡魂,在长满矮松的山冈之上,在一轮孤月的陪伴下,因为思念我而柔肠寸断。
六.品读赏析
整首词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是哪几句?快快与同学们分享吧!每个同学有2分钟时间选句子,想理由。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写出妻子离世之久,“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推己及人,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这三句为全词定下凄婉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
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写出两者距离之遥。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让我们看到了苏轼饱经风霜、生活坎坷、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的形象。而此时的苏轼才四十岁,一个正成熟的年龄却过早的衰老了。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不易和心境之凄凉。
(4)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现实中不得相见,只好在梦中相见了。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常居家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眼泪成了诗人与亡妻的情感载体。柳永《雨霖铃》中亦有“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句,于此异曲同工。
(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性格彩测试题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七.艺术手法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5分钟)
1.虚实相生(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2.对比(妻子生前的幸福和死后的凄凉)
3.直抒胸臆,诉悲情,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自难忘、无处话凄凉、长断处)
4.以景结情
5.白描(小轩窗,正梳妆)
6.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7.动作细节描写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以景结情”是诗歌的一种构思立意技巧,它是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白描”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大体的勾勒人或物、生活场景的轮廓,达到言简意真、毫无雕琢的痕迹的效果。白描与工笔相对。
大羚羊
八.课堂小结
该词表现了词人绵绵不尽的哀伤和对妻子的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启示:珍惜亲人对我们的真情。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九. 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附:板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上片词人处境梦前思念(现实)
下片前5句梦中相逢(梦境)
后3句梦醒悲凉(现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阅读部分,通过本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苏东坡除了豪放旷达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了解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正是实现这个学习目标的最好载体。同时,为落实教材的选修课程功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在学习方式上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使其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深入探究,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塌鼻子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的含义,学习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作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