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一、感受形象,领会意境,明确景物描写的特征与作用
二、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教法和学法:
自由诵读与合作讨论相结合,探究并解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劳模事迹材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地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二、作者简介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qí)卿,福建武夷山人。因排行第七,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衷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
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伎馆,与歌伎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泊,饱尝羁旅滋味。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及青楼歌伎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乐章集》,《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是其代表作。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译为: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清明朝代
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当时还有一首相当出名的词《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为: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都会所处的地方,钱塘自古以来是繁华都市下属的地区。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
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三、别人眼中的柳永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
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
——梁衡《读柳永》
四、题解
八声甘州,词牌名,因为全词共八韵(八个韵脚),所以叫“八声”。甘州是唐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在唐代边赛曲中有《甘州》这个曲子。《八声甘州》是截取《甘州》的一段曲子并进行增减而成的一个词牌曲调。属慢词。
五、《八声甘州》今译
(登临纵目,)只见一番急骤暮雨洒遍江天,洗出了一片清朗的秋天秋地。骤雨过后直觉
霜风寒气逼人,江山冷落,夕阳挂在楼头。风雨过后,到处红花枯萎,绿叶凋零,繁茂的景物都凋残了,只有长江的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望远,因故乡渺远不可见,而望乡又总使人归心难收。哀叹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事而长久漂泊在外。更遥想佳人,独立妆楼举首凝望,多少回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爱人的归舟。她又怎知我和她一样,倚栏远望,正是如此的有着凝结不解的忧愁。
六、自由诵读全词
七、整体感知
⒈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
作者抒发的是羁旅之愁,飘泊之恨。是一首怀乡思人之作。
宝宝辅食搭配表⒉由此,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八、研读探讨
⒈赏析上片
⑴自由朗读上片,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
天气—雨、风(潇潇、霜风凄紧)
所感—霜风凄紧
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⑵从意象、对意象的修饰词来把握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意象: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江水东流 中国记者节
修饰:潇潇、凄紧、冷落、休、无语、衰、减
概括上片绘景特点:肃杀、空寂、雄浑、苍凉
景由心生,体现观景人的心情:凄苦、悲凉、哀伤
⑶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
参考答案:秋江雨景图(残秋雨景图)
⑷词的上片写景具有什么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景物高远辽阔、雄浑苍凉,景中含情,寄寓悲愁。
“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冷落、夕阳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寒凉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以水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⑸赏析“洗”字
①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预测的英语
②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⑹柳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李白的《忆秦娥》也有类似句子: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苏轼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物象选取大范围、大尺度、广阔辽远,景物繁多,气象雄阔,符合登高临远的角度。使人感到肃杀落寞的凄冷意境。
第二课时
牛肉粉丝⒉上片绘景,下片抒情,赏析下片
⑴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词中“望故乡”“归思”“想佳人”等词句可看出表达了“思归、思乡”的情怀。
⑵结合下片,说说诗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临远”?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的思乡之痛;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的身世之苦;
三是想念佳人,怜惜佳人“妆楼颙望”,相思太苦。
⑶“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承接上片,点明上片所写景物是登高望远所见。点出望故乡而思归主题。总写心情,引出下文的细述深讲。
⑷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⑸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的画面可以是?
佳人望归图
⑹“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哪些词语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这句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象人思我,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望、误、识”三字写出了由全神贯注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后的懊丧。这种手法叫做“对写”,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为深沉。从表现手法上虚实结合,富于曲折变化,引人玩味。
⑺词中哪一句是贯穿全词的句子?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当楼,登高临远,望、叹、想”等词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阑”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⑻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公务员政审范文“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九、归纳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 。下阕抒情,表现了词人的思归怀远之情及羁旅之苦,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情感。
十、艺术特
⒈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⒉层层铺叙,动静相生
⒊对写手法,虚实结合,抒情委婉,富于曲折变化。
⒋语言质朴,状物传情,纯用细腻白描。
“潇潇”——状写雨声。
“洗”——方显清寒。
“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
⒌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周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的“天际识舟,云中辨江树”。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