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柳永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诵读,感受词作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欣赏写景名句,品析佳妙炼字,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欣赏写景名句,品析佳妙炼字,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引人入胜
北宋有这么一位词人,我们往往会这样来介绍他:他是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拓士子,浪迹天涯的江湖游客,秦楼楚馆的多情浪子,市井街头的才子词人,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这个人就是柳永。在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疲惫不堪的足迹,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雨霖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齐背《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另外一首被叶嘉莹先生称为是写秋士易感最好的词《八声甘州》。
二、初读,感受文辞韵味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问:说到语气,我们必须要把握本词的情感,那么这首词中表达情感最核心的一个字是什么?  愁    所以这首词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低沉、缓慢、哀伤、痛苦的
投影: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三、赏读,体会词人愁情
镇门峪1、全词以愁作结,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由此你联想到了我们高一学过同是婉约派代表作家李清照的哪首词?《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李清照和柳永的愁相同吗?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声声慢》这首词,来齐读一下,感受一下易安愁之内涵: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孀居之悲、丧夫之痛、颠沛之苦。那么柳永又因何而愁?他在愁什么呢?板书:愁之内涵(可以用一些词中所出现的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来表述)
明确:万里清秋之悲,乡土佳人之思,羁旅漂泊之苦,功业未就之痛(叹),世事无常之哀,时光易逝之慨 
2、两者的愁为何有不同呢?
明确:这是由词人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柳永生活于北宋初年,相对来说社会,国泰民安,他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的羁旅情愁,繁华的市井生活以及男女之间的情感;而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她是跨越两代的词宗。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民不聊生,这就使得李清照会把个人与国家命运结合到一起,慷慨激昂。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达到了一种大我之境。
(师小结:大家回答得都很有深度也很到位,抓住了愁的内容和形态。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言为心声”,这同样适用于词作之中。)
3、作为一名词人,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境界,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思想共鸣的,除了他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何特点?(那么柳永又是如何写出内心的万千愁情的呢?)  板书:言愁之法
上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写法)
虚实结合:
A、虚写在哪里?“想佳人……天际识归舟。”这本是谁在思念谁?词人在思念佳人。
B、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C、那么这种“此处相思,却在彼处着墨。”的写法有个专有名称——对写法。它属于一种特殊的虚写,想象。这种手法能使自己的情感抒发更加含蓄深沉。《燕歌行》“玉箸应啼别离后”。 杜甫的《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我的歌声里 简谱那么还有哪里也是虚写、想象呢?-----①望故乡渺邈。 ②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从佳人的角度来设想、猜想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富有趣味)
清人陆时雍论诗曰:“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其要旨是说诗词作家要在短篇之中写尽内心的情感,必须懂得创作上虚实藏露的关系和虚实相生的妙理。而此词中柳永即把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师小结:由此让我们再来深情地把下阙来朗读下,请大家读出柳永久客他乡、急切思归而不得的愁苦。
四、研读,赏析写景佳句
师过渡:前面我们说这首词是被叶嘉莹先生称为写秋士易感最好的词,这句赞美之语是针对上阙还是下阙而言的呢?上阙。那么为什么她会对此有如此感慨呢?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教案1、齐读上阕,并思考: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雨—潇潇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是如此地辽阔高远、凄冷萧瑟 。难怪清代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中说: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神观飞越。(神是指他的精神,观是指他所写的意象,神观是说他的精神和形象的完美融合)。
提问:请出你所认为的“神观飞越”之句来赏析一下。可以从 炼字、析景、联想、比较的角度去赏析诗句。
学生在回答中视具体情况作适当引导: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当刺猬爱上玫瑰 第一句就写什么对象?雨  怎样的雨?“潇潇、暮”
“潇潇”写出了雨的什么?为何要写傍晚的雨?“洒江天”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潇潇”写出了秋雨之声,强调雨之狂猛,日暮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敏感的时辰(《雨铃霖》中描写分别情景是在何时?“暮霭沉沉楚天阔”,就像秋天是中国古代文人最伤情的季节。秋乃日之暮也,暮乃日之秋也。“洒江天”写出了雨的动态,给人以空阔无垠的感受,由江面写到天空,写出了雨铺天漫地的浩大。
③“一番洗清秋”如何理解?  经过一场大雨清洗的秋天会显得更为清冷了。
这句话中哪个字特别传神?  “洗”  好在哪里? 雨能洗清秋吗?不能。为什么?秋不是实物。
明确:A、秋不是实物,本不可以洗,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虚为实(《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种描写顿觉生动、形象、真切,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突出了暮雨之浩大,之干净、之透彻,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师总结:“一番”,一次。每一场秋雨之后,就更增加一份凄凉的感觉。
④开篇为何要写“雨”?回顾柳永的《雨霖铃》有雨吗?
“骤雨初歇”,柳永在抒发悲秋情怀时常常写雨,因为飘雨的日子更是凭吊心情的日子,雨更能引起词人的感伤,更何况是黄昏的雨引起人的感伤会更深。
(2)“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提问: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句,却大加赞赏,他把这句和李白《忆秦娥》中的名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比较,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什么呢?请从意象和意境两方面来分析。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柳永和李白笔下的景有何共同点呢?苍茫辽阔、清寂高远。那么苏轼此言仅仅指它的境界开阔博大吗?还有什么?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景阔,词之言长。”而柳永的“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仅景阔,而且内蕴丰富,情感深刻。那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这三种景物之间有没有层次感呢?
明确:这一句中有三层意思,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又是一层。面对秋天生命无可挽回的消逝,每一景物都含着深沉的悲慨,在对景物的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寞。)
①对于“渐”字你如何理解?
明确:体现了时间的过渡和空间上的变化,(凸显出柳永写景的层次感和 时间季节的过渡之感,觉得秋天更为迟暮了。)
⑤“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可让学生先集体讨论,再提问。引入《长亭送别》: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然后出示叶嘉莹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说,仅供参考
(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叶嘉莹认为:“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刻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宋玉曾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至耆卿此词,乃尽得其意”。
师过渡:远处的景物是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他便低头寻觅。他到了吗?
没有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红衰翠减”是什么手法?
借代,以红指花,绿指叶。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何不同?花落了,叶子却更浓密了。而柳永在这里却说花、叶都凋零了,显得更为悲哀凄凉。正如李义山诗“此花此叶长相伴,翠减红衰愁煞人”。“红衰翠减 ” 指衰败的景象。
“是处” 说明什么?满目的萧条、衰败,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
司马迁报任安书提问:大自然界中的物华“休”,“休”字如何理解才恰当? 衰残  那它仅仅指自然界的兴衰吗? 明确:还指人,本句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生命无常,事业落空的悲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伤。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芋头的吃法
①提问:古诗句中常用水喻什么?
明确:以水喻愁。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水来比喻愁情的汹涌与绵长。
②提问:那本词中“江水”是喻愁吗?江水有何特点?(可联系作者的身平及创作此词的心路历程)
明确:不是,此处以流水默默地向东流淌,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强调自然的永恒。包含有对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的哲理认识。言外之意是只有长江水是永恒存在的,其他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
“无语”还有一种理解是“无情”,你们觉得这个解释怎么样?可以吗?无情地东逝比喻时光流逝,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功名无成之痛。“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趣。
师总结:所以这首词上阙正是通过情景交融、各种秋景层层铺叙的手法写出了才人志士那
种生命短暂、志意落空的悲哀。写的好不好?(好)那么我们再来齐读上阙,读出这种凄凉悲壮、低沉感伤的情怀。
教师稍作引申:本词起于暮雨,落于凝愁,一个落魄文人的复杂心绪,尽在其中。那么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永呢? 令人感动的、情感真挚的、心思细腻的柳永,老师看到了一个最为真实的柳永,他实说眼前景,心中事,胸中情,实说生活,突破了“男子作闺音”的狭艳路数,突破了花间樊篱,完成了词对生活本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