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黄小兰
行政前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教材分析】
学生从各种渠道自主寻风格各异的送别诗,教师精选几首典型的送别诗印发给学生供课堂一起鉴赏,课后再以《名师面对面》作为辅助教材,选里面的送别诗作巩固训练。【学情分析】
本班是历史选科重点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感悟能力相对较好。但正处于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他们,知识
体系尚未形成,诗歌鉴赏能力还较薄弱。不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已进行几周了,他们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已有所了解。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掌握方法和规律,才有利于以后的独立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
2、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2、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3、讲练结合,鉴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课型:专题课
课时:一课时
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前面已讲授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思乡诗)讲,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每人两三首送别诗,分小组交流讨论:
1、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
3、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先播放歌曲“送别”,渲染气氛。再语言引入)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别"自然成为多情的诗人歌咏的重要内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篇篇千古绝唱震撼了历代人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的心,感受送别情——鉴赏“送别诗”。
二、检查作业。
1、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
(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到的送别诗,看古人送别习俗。)(投影显示)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
(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到的送别诗,看其思想感情类型。)(投影显示)
3、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到的送别诗,看送别诗的意象。)(投影显示)
小结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师生一起小结):
1、送别习俗:折柳送别、唱歌送别、喝酒送别。(课件显示)
2、送别诗的感情大致有三重类型(课件显示):
哀伤凄婉
慷慨豁达
坦陈心志
3、送别诗常用意象:(课件显示)
空间:长亭、灞陵、南浦
时间:黄昏、月夜、清晨
景物:杨柳、柳絮、杨花
秋、明月、夕阳
孤舟、孤帆、流水
三、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一)明确“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
过渡问题: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大同礼记学生讨论回答后,师生一起小结(课件显示):
20个好句1、“柳”与送别情感(以典型诗句为例,师生一起讨论,然后小结)诗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王维《渭城曲》
秦楼月,年年柳,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送别》
(讨论后小结)“柳”与送别情感:
(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傍晚”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讨论后小结: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而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3、“月亮”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
送友人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明确: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二)小结(意象与送别诗情感关系):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选择意象是有目的的,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过渡问题)这样看来,我们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的什么呢?(学生发言,师生一起小结)(课件显示)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抓意象
品位意境
注意借景抒情、烘托的作用
四、高考链接
1、高考题回顾(课件显示):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明确考纲考点(课件显示):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五、精题巧练(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鉴赏送别诗的思想感情)(课件显示)
1、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再明确答案)
答:离愁。首先,作者借景抒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根据刚才学生回答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答题指导)
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课件显示)
(1)审清题目,准切入点。
(2)采点得分:
总说观点—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效果(感情)
(3)表述准确、简练,用术语。
2、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题: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之情。
3、(能力迁移):给下面这首诗设置考题,要清楚考点和答题思路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小结本节课内容(见板书设计)。
长少学习七、课后作业:一如既往造句
1、把课前到的诗歌分类装订,在教室后面展出,大家交流阅读。
2、出《名师面对面》中的送别诗,进行巩固训练。
附板书设计:
送别诗
常用意象 情感类型
空间:长亭、灞陵、南浦 哀伤凄婉
时间:黄昏、月夜、清晨
慷慨豁达
景物:杨柳、柳絮、杨花、 坦陈心志
春草、秋、 明月、 夕阳 、孤舟、流水
鉴赏方法:抓意象、品意境 析感情
走进李白之送别诗
《送友人》教学设计
城关初级中学 钱丽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了解李白诗作的豪放风格。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简单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传统意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
课前几分钟读李白送别诗几首 借景抒情 烘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