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第八辑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
李健才
高句丽的南北道,是中、外史学界有争论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早在五十到七十年以前,日本学者箭内亘①、津田左右古②.今西春秋筹③,都发表过专题论文。其后,中.朝学者在有关著作中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虽然和日本学者的看法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④。综合各家所论,可以概括为两种看法:
保护视力的图片一,认为南道从今沈阳出发⑤,沿今浑河"苏子河,经通化到集安,北道有的认为自开原沿清河东行,经辉发河上游⑥,有的认为自辽阳(辽东郡〉沿浑河东北行到辉发河上游①,自辉发河上游向东南行,两者一致认为经通化到集安。
二,认为高句丽的南北道都从今辽阳出发,上述南道正是北道,而南道沿今太子河溯流而上,经新宾、通化到集安⑧0
上两说都是根据文献记载提出的,缺乏实地考古调查资料的证实,不能指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令人信服的古道来。
此外,还右的认为高句丽的南北道,是从今集安通往浑江的两条道路,南道从今集安出发,经麻线沟越老岭,沿双岔河"新开河西北行到浑江;北道从今集安出发,越老岭,沿苇沙河到浑江⑨。笔者认为这两条道路,仅是高句丽南北道的」部分,而非全部。
高句丽的南北道应是从丸都(今集安)通往新城和玄菟郡的两条主要道路,既不是从——142—辽东(今辽阳〉或玄菟(今沈阳市东三十里的上柏官屯汉、魏古城》分,也不是从南陕、北置分,而是从今新宾县旺清门到集安的南北两条道路口
-s高句丽的南北道是从丸都通
往新城和玄菟郡的两条道路
《资治通鉴》卷97咸康八年G竝年)冬十月:前燕慕容觥“将击高句丽。高句丽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众欲从北逍S《晋书•慕容龜载记》记此事于咸康七年(按:当
①⑥本〕白鸟浑吉监修:*满洲历史地理涤:“
^,^347—356页°
②⑦沖E左右占:*安东都护府老-附黑一叩:-:皿
句丽时期,油城、木底咫南苏城S却卞滝薛地理厉
史研覽媒告泱第丄服丄9巧年;蚁貯文丁珂氛
念23-123S贞,1985V
③〔日;幻今西崔秋將、高洁等译:疼高句廟的曲北迢
和南苏、木廣S戟年民族译文集孙3,第凹甘
頁,1更5年」原文见佶丘学丛
*第22号11935年丄0月儿
④临織:嚇:北通史a上编第140页(社会叩陰战
线亲志巴塞卩木沁朝鲜民上主艾入氏共•和W
会科洋咲若占就究所编、李运铎详:逐朗鳏石-占沖
概要^187-158頁(照龙江老文炽〕眉绵酣;:,
1983年内部疑行人
⑤其-限今沈阳为第三盪菟郡所在
*汕尿■■->壷
市玄三十里的上粕官屯汉、魏古城◎
⑥〔日初]白鸟库舌监鶴:矗洲历史地理心仁
第347-356頁:建田左右吉:煜安东都护宙沙卞
录一恋关于高句丽时期,新碱、衣底艮常苏城j见
號滿鲜址■理历史碼究报[戏第1叫,1915年°
⑨供安县立物志洽第58--55氐
氐八年为是),将南道记为南陕,北道记为北置,《晋书》云:慕容凱宮率劲卒四万,入自南陕”,以及'•遗长史王篠等勒众万五千,从北置而进S即《通鉴》所说的虫就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壬寓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丽J山此可知,南陕即南道,北置即北道。
忒通鉴》所说的“其北道平阔亍南道险狭J是对“南陕打.“北置掙原义的正确解释。北置即北道平阔;南陕即南道险狭的略写或简称。《通鉴》胡注云
*
“北道从北置而进;南道从南陕入木底城",以商陕、北置为地名,是南.北道的起点,和正文原义不符。在其它文献中并不见南陕、北置的地名,故不皿取。有人从其说,认为高句丽的南北道,应从南陕、北置分,当为误
《通鉴》所说的"高句丽有二道J是指咸康八年高句丽辖境内的南北两条道路。咸康八垢以前,高句丽的势力虽已到达今抚顺审浑江一带,但辽、沈一带还没有被高句丽占据,还不在高句丽辖境内°当时高句丽西部的边防重镇是新城①,即今抚顺市浑江北厚的高尔山城。高句丽和前燕"后燕争夺辽东、玄菟二郡,完全占有这两郡,还是在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的事情②o因此,咸康八年所说的高句丽的南北道,不可能在当时高句丽辖的辽东郡或玄菟郡求之。据«I0W 书<;高丽传》载:唐朝将领李勣说/新城是高丽西境镇城,最为要害,若不先图,余城未易可下S由此可知,新城是高丽(即高句丽)西部的边防要塞,是从辽东、玄菟进入高句丽境内的西大门。前燕慕容嶷③、后燕慕容盛④,以及隋.唐进攻高句丽(高丽)时⑤亍都在新城零地经过激烈的战斗获胜以后,才能长驱克入
—
143
丸都。所以高句丽的南北道,是通注新城的
亟妥交通道,同时也是通往玄菟郡(今沈阳市东二十里的上柏官屯汉、魏古城)的重要交通道’高句丽建国后,归汉代玄菟郡管辖「'汉时賜鼓吹技人,常从玄蒐郡受朝服.衣帧,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⑥。玄菟郡在107年前后西迁以后⑦,商句丽王(太祖王)在东汉安帝永初元年(Ml年"虽然仍“遣使贡献,求属玄菟",⑧但同时,又不断进攻玄菟、辽东等地。因此,高句丽和玄菟的关系密切,高句丽的进贡和进攻,主要通往戒抠向玄菟郡。
关于107年西迁后的玄菟郡当今何地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在今沈阳市东三十里的上柏官屯汉、魏古城。二是认为在今抚顺萌劳动公园的汉代古城.笔者同恿前说,因陈连开同忐已发走论文⑨•不再详述,仅补充以下两点’第一,据《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注引《吴书》的记载年西迁后的玄菟郡「在辽东北级相去二百里J从辽东郡(今辽阳〉到玄菟郡,是汉"魏时代通行的大道,所载这段道路的里程是推定玄菟郡所在地的可靠根据。汉、魏时代的二百里,约当今一百四十里,今辽阳北一百四十里,正当今沈阳市东三十里的上柏官屯汉-魏古城。而抚顺市内的劳动公园汉城,距今辽阳当今二百里,约当汉、魏时代的二百八十里,和“玄菟郡在辽东北,相去二百里J当今一百四十里的记载不符。第二,新城为高句丽两部的边防重镇,在今抚顺市浑河北岸四里的山上,即离尔山城。而劳动
公园汉城则在抚顺市浑河南岸三里的山上。两座山城隔浑河南北相对。玄菟郡是控制东方髙句丽的军事重镇,而新城则是高句丽西部的边防重镇,两座军事重镇同在今抚顺市内,而且相距仅为七里之近,这是不可能的。
二、新城、南苏.木底等城是在高句
丽的南道还是在北道的问题
中"外史学界对此右不同看法口有的认为是南道⑩,有的认为是北道⑪。认为是南道者,便将北道推定在这条道路以北的从辉发河上游忘南行,经柳河、通化到集安这条道路"认対是北道者,便将南道推定在这条道路以南的太子河流域◎
从辽、沈地区通往集安各条公路沿线上的汉、魏古城、古墓,和高句丽占城、古墓的分布情况来看(详后述),笔者认为浑河、苏子河沿岸的新城、南苏、木底这条道跻,既不是甫
①$资治谗崟料卷96,应悄啟帝丘年(B39孚J丿L爪
“就言高匀HH,艮般曲城/胡百二:空城…姑」J
龍之西郵”西南傍11・,东疋接闵苏、木底'京城.
②瓷治迪鉴#卷114,安帝艾熙疋仆〔405“门匸月弋
申岂
③號泊M於紳;,賊東?FJi:(339盯)-九I]F:气战
咨〕就击甬句!临兵及劭城"。
④爼逬沿通履為卷口1,安奉舞安同幷〔400年)二打条:
“燕王盛R将更三万響厶"蠟畸上将■;-'然対前
讦,按新城、甫苏二城蔦
⑤峨钱治通鉴冷卷182,隋大立九年四月,遢征高丽,
气土)仁恭进罕至新璇花
曲新将书冷卷220严乐奧传•高丽
*:贞观二十一华
三月,挙tr率苛州都舊兵,由新城道以进,次南
前m同二书,乾拥二年正月/(李)惭屮道
⑥*=国志”卷30直魏话•高何鹏叫
⑦求续汉书冷卷2敖郡圍志3玄蒐郡祭,刘昭注'弓沁东
观挣:“安帝即位之年口葩年)•分三貝迪啸取
候城'辽阳)来属角
⑧衣后汉书办卷&阶东夷传・高句爾0
⑨脈连开卢唐代辽东苦干地名芳释r载丈社会科学
辑刊^1981年3期c
⑩〔日本〕白粤库百监修严满怔历史地理靛第1卷,第347-356页c
®洋岀左右台:*安东都府奇附歌一录关丁髙句丽时期,新城、木底及i毎苏城i载噸滿鲫地理历史硏
究报告癖丄册丽仍年木」今西春欣抓高洁
等译泮蛊句丽的南北道和南苏、木底r戦年民,挨
译文集记旅第217-226^4985年
—144
道,也不是北道,而是从辽东郡或玄菟郡进入髙句丽南北道以前的一段必经之路。这就是如前所述,前燕慕容旣、后燕慕容盛、隋朝王仁恭"唐朝李勣等进攻高句丽(高丽)时扌为什么都经过新城、南苏、木底等城进入高句丽的原因。
认为新城、南苏、木底是南道者,提出的根据是I既然前燕薙容觥和高句丽王钏(原王)都是南道军队的统帅,慕容旣前前锋军气慕容)翰与钊战于木底P,慕容號入自南陕,战于木底',则木底当在南道上◎但事实恐非如此,第一,慕容銚的前锋军气慕容)翰与钊战于木底”,并不能说明木底在南道上,因为高句丽王钊所率领的军队,准备从南道堵截决不能等到前燕慕容銚所率领的南路军进入南道以疝,才进行抵抗,而是在慕容觥军进入当时高句丽西部边境的新城"南苏、木底以后就进行抵抗
*而燕军只有在这里打败荷
句丽军以后,才能长驱直入丸都。所以,慕容旣从南道进军,高句丽王钊由南路防御,二军战于木底,并不能证明木底在南道上。第二,《魏书'高句丽传》载「建国四年(3竝年,按:实为咸康八年“慕容元真〔慕容就字元真)率众伐之,入自南陕,战于木底,大破钊军,乘胜长驱,直入丸都S单从“入自南陕,战于木底”来看,木底当在南道上。但细读《资治通鉴》卷97咸康八年十~月「慕容翰等先至,与钊合战,斃以大众继之J可剜慕容旣簾容艶两军的先遗军在进入高句丽甫北道之前,与高句丽军在高句丽西部边防城已进行了战斗,并不是进入南道以后•战于木底”《晋书翕慕容旣载记》:慕容觥“入自南陕密以伐宇文、高句丽伐宇文决不能从南陕即南道进入。因此•不能孤立的从“入自南陕,战于木底”这一不确切的记载来推定木底在南道上[年h.唐军臥迸攻高句丽时,也经过木底等城,但都没有记载木底在商道上"据《階书舟炀帝纪儿大业八年正月条载.犢军进攻高旬丽的各路中有南苏道、玄菟道、辽东道等。又《新唐书・高丽传》载:贞观二十一年(64?年〉,唐将李勣“率营州都替兵良由新城道以进「次南苏.木底S《旧唐书-张俭传》载辛唐军进攻高丽(即高句丽)时「诏俭率兵自新城路邀击之J新城在今抚顺市浑河北岸的高尔山城,木底在今新宾县西木奇镇,南苏在新城之东③、木底之酉④,疋当今新宾县西北上夹河乡五龙村的高句丽山城⑤口新城、南苏.木底地处浑河、苏子河流域,是东晋和階、唐时代,从辽东或玄菟进入高句丽南北道以前必经之路,经过这三座城镇后进入丸都。
其次是认为木底在南道者说,木底在今苏子河沿岸,^苏子河两岸山势险狭,仅有一路可通,与南道险狭,或南陕之语相合”⑥。这一说法,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因沟裔句丽地处东部山区多大山深谷”⑦,
^山险而路隘‘④,通往丸都(今集安)的道路,多是沿河流的峡谷地带,很少有平坦宽阔的大道。所
①
玄晋书办卷W9武琳容讎载记入
©y魏-能卷高句两榕叫
③嗾治通鉴喘182品大业九郎四月绝,新城条下
胡三省注云「新城在南苏城之西仁同匕书卷96,
东晋成帝咸康五年冬,新城条下胡三省注云
*东
北按启苏、木底等鹹I唐•张楚金撰:熔翰苑#
卷卸,高丽憑雍处叡注引
*窩丽记a:南苏城
*在新
城北七十里仙上也二从唐军进攻福館的賂绳,和
现有赢旬丽古城的芳截来存,当以南苏在新城之
东能■记戦为是。
①<资治购签崇卷口4,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G年)二
月条,胡三省注:‘木底域在南苏之亿
⑤灵于甫苏城的號置.申外史孚界众说纷纭,日本
画草今西春秋推定在今浑河和苏子河汇旋处附近的
铁背Ll咸萨尔浒山,但这是明清之际的“界藩城*
祀“萨尔讲山诚”,而作喜句丽山城。
⑥〔口木〕白鸟库吉监修:战満那历史地冬決第1卷,
第奖7七陆贡“
⑦志-魏书・高旬丽转%
®W于史记建卷Itb新大王八年冬十一月鼠
一145一
谓V匕道平阔,南道险狭",是相对而说的口据1舲3年和1987年的实地考察,沿苏子河两岸的道路在东部山区来说,还是比较平坦易行,并不险狭.因此.把木底推定在险狭的南逍,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将苏子河流域椎定为南道者,便将北道推定在苏子河以北之地,即由开原沿清河东行到辉发河上游,或由辽阳沿浑河东北行到辉发河上游,然后由辉发河上游(今柳河)的海龙山城镇即北山城子等地东南行■经柳河、通化到集安这条道路。但这条道路「一是去高句丽的丸都城绕道较远;二是髙旬丽的古城、遗址、墓葬絞少,难以连成一线”求出一条令人信服的占迫来$三是这道路通过的地区今梅龙、柳河一带,在东晋咸康八年以前,还不在高句丽的辖境内,而是夫余的辖境,高句丽占据这一地区,还是在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夫余“为耳济(按’为高句丽之误)所侵,部落衰散衣西徙近燕”①以后的事。因此,它不可能是高句丽的北道。
把苏子河流域推定北道者,便把南道推定在从辽阳出发,沿太子河东行,经新宾或桓仁到集安这条路
线②。如前所述,当时辽阳还不在高句丽辖境内,高句丽的南北道不可能从辽阳分为南北道。其次是这条道路去高句丽丸都誠(今集安)绕道较远「而且多山谷地带,从辽阳去丸都不会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又从这条道路上高句丽古城、古墓较少的情况来看,它也不可能是高句丽主要交通道之一的南道。
三、哪两条道路是高句丽的
观的成语南北道?
从东部山川地理形势,交通路线,文物古迹的分布情况來看.今辽、沈通注集安的道路,自占至今不外以下三条。
一是从辽阳或沈阳出发,沿浑河、苏于河到新宾县永陵镇、旺清门
*由旺清门分为南北
两路「南路,沿富尔江南下
*过浑江,再沿新开河东南行,越老岭沿麻线沟到集安;北路,从旺清门沿河流北行转东行到通化县城(快大茂子),然后南行过浑江•沿苇沙河.清河山谷地南行,越老岭以后,再沿通沟河山谷地到集安。
二是从辽阳出发,沿太子河山谷地东行,经新宾或桓仁到集安。寻梦 季羡林
三是从沈阳出发,沿洋河东北行.到辉发河上游(今柳河)山城镇,由此东南行,经柳河、通化到集安。
高句丽的南北逍,无疑应从以上三条道路中求之。但哪两条道路是高句丽的南北道?这主要看哪两条道路是通往集安比较近而易行■哪两条道路上的高句丽古城J占墓葬比较多,就能明显的证明是一条令人信服的占道。
变三笔者于1983年和198?年亲自实地调査■以及据已发表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可知上述第一r三条道路,一是绕道较远,二是高句丽古城、古墓较少■而第一条道路中的南北两条道路,一是从辽、沈地区去集安较近而易行“二是汉代古城、古墓和高旬丽的古城.古墓较多,城站相连,可以肯定是一条古道。因此,以第一条道路中的南北两条逍路川E定为高句丽的南北道亍比推定在第二、三两条道路更符合考古资料的实斷。
现将第一条道路上的汉代和高句丽古城J占遗址*古墓葬的分布情况简述如下。
从辽阳北行一百二十里到沈阳,由沈阳
①实资治通鉴歩卷97.东貲穆帝永和二年正目条「
②津牡右吉:吱东都护舟考紗附录一哎于簡引HH
时期
*新城、木底及南苏械b载菜満鲜煤:黔历史研
究报告⑦第1^,1915年;〔日本〕今西春秋羞
*高
沽莽译:主离句丽的南北道和南苏、木底"輙民
族详戈集>13^217-22<5闻,1985锌°
一14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