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抒情意象。杨万里亦有:“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这样的诗句。
为什么中国的诗人对雨如此一往情深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水是生命之源,在很早的原始社会,人们总是择水而居,而水的来源又是雨水。于是乎雨便具有了伟大的生命意义。对水的渴盼雕塑了人类的喜雨情感模式。但作为生命之源的雨,如果久下不绝、泛滥成灾,会给人留下灾难的记忆。对淫雨的这种感受,则孕育了人类的苦雨情感模式。雨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积淀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典意象。
雨打湿了中国的诗坛,同样也浸润着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课本涉及雨意象十多处,主要融涉了以下内容:
什么的清晨欢愉之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空灵超脱、欢欣愉悦的心境映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杏花繁丽,是一诗境;深巷卖花,又是一诗境。从今夜的雨声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雨的‘消息’,写得形象生动,富于韵味。”(吴
熊和先生语)诗句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蕴蓄着无尽的想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眼中的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映射呢?
二、无情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政治险恶的象征。中国诗人之所以用无情的风雨象征险恶的政治,正是源于远古社会苦雨给人留下的灾难性记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祖国山河破碎得象风吹飘散的柳絮一样,自身生涯如同雨打水上浮萍,动荡不安。无情的风雨被赋予了抽象的政治含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元缜也曾用“风雨”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形态的政治斗争:“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军阀李师道等派凶手在京城暗杀了主张讨伐军阀的宰相武元衡。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首先上书要求追捕凶手查清真相,引起一些早对白居易不满的权贵的嫉恨,一些与军阀有牵连的官僚乘机唆使唐宪宗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诗歌末句凄风寒
雨,既是写实,又是当时朝廷内部政治险恶斗争的象征。
据有人统计,杜甫诗中"雨"的意象竟达246次之多,而"晴"的意象仅有36次;李商隐诗中"雨"的意象出现73次,"晴"的意象仅10次.唐诗中频频出现"雨"的意象,宋词中"雨"的意象更是不可胜数,仿佛没有"雨"便没有词.
一.温润的雨
雨本无形,但在诗人笔下却有了温润的质感."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雨应该是极品了.春天的雨是温柔,多情而美好的.请看这
些诗句:
我最敬佩的人"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__杜甫<<;春夜喜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__柳永<<;倾杯>>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孟浩然<<;春晓>>
"双燕归来细雨中" __欧阳修<<;采桑子>>
"微雨燕双飞" __晏几道<<;临江仙>>
二.愁绪的雨
古诗中有许多"雨"的意象蕴涵着诗人淡淡的愁.慵懒,低落,缱绻的诗人望着茫茫的雨,心思或随了伊人,如烟似雾的轻愁便蔓延了开来.所谓"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__柳永<<;雨霖铃>>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__柳永<<;安公子>>
我们再看看秦观这首<<;浣溪沙>>:
小暑大暑>去脖子皱纹"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的清寒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惆怅迷茫的心情.下阙用了两个奇妙而贴切的比喻,用抽象的"梦,愁"来比喻具象的"飞花,丝雨";"飞花"前加以"自在",将眼前花的倏忽而去,飘然而落的神态形容得极具神韵;用"丝雨"来比喻"愁",将烟雨无边无际,连绵不断而又幽细如丝之状表现得美妙绝伦.全词融情入景,以淡雅细小的景象展现了人物曼妙幽深的内心世界,意蕴空灵婉妙.
三.悲苦的雨
凄凉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又遇上凄风苦雨,使诗人心中更添悲苦之情."雨"这个意象在这些诗中就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悲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词人李清照把亡国之痛,丧夫之悲,全寄托在这"暮雨"之中,真是潇潇细雨,点点伤心啊!
四.洒脱的雨
在豪放浪漫的诗人眼里,"雨"却是磨砺诗人意志的形象,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经受风雨.这"雨"的意象就反衬了诗人形象的豪迈,洒脱.例如苏轼即使是遭受贬谪,又是出行中猝不及防地遇雨,词人依然等闲视之,从容面对,多么阔大的胸襟气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挫折磨难,何等洒脱的人生态度.再如,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浪淘沙.北戴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非凡的领袖人物藐视困难的魄力令人震撼!
以上所说的古诗中的一些关于"雨"的意象仅为一鳞半爪,其丰厚的内容非本文所能详尽.意象是诗人将主观的情意倾注在客观的物象上,两者融合所产生的诗歌形象.因此,不同的经历际遇,不同的场合环境,还有不同的气氛撩拨,"雨"的意象趣味殊异.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意象"变化的一些规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山西大学录取分数线短短一首词,概括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曲;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前后衔接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道路.
可见,"雨"的意象的丰富多彩.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