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重点
难点
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学法
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1、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2、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
课  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美国驻华大使(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
4.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5.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该怎样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对曹操轻蔑的嘲笑,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自豪、自信的笑。)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把故事编成了文字: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
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妙算天文 雾漫天,
通晓地利 蒙曹操。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
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课  题
6.景阳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学法
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课件
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2.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教师评议并小结。
3. 简介《水浒传》及作者出示课件《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自读课文,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 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  倔强)
(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朗读。脚踏船
五、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酒家道:“我家的酒(      )是村里的酒,(      )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2.酒家(      )说(      )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凤凰山景区
课  题
6.景阳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平凡的事物展示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
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3.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出示课件
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
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出示课件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4.讲解5自然段出示课件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 “就势”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你能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筋疲力尽。
2.结合课文说感受。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聪明的动物
课  题
7.猴王出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重点
难点
荷花的介绍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古代白话文与现代语言有区别。
学法
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激趣交流,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学生仔细观察。引发交流:
2.导入课题: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孙悟空最初是怎样的呢?
二、初学课文,读懂词语,理清课文结构。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2.小组交流。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分别描写了哪些内容?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欣赏影视,感受人物。著名唐诗
1.多媒体播放“猴王出世”影视片段,学生欣赏。
2.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自己心目中石猴的形象,(野性、机灵、顽皮、机警、聪明、勇敢、天真、活泼……
(1)课件出示:这真是一个            的石猴啊!
(2)学生试着给上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字词,把句子补充完整。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石猴的赞叹之情。
四、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1.学生自由演读课文,并圈画批注。
2.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并小结。1.神奇不凡。
(1)默读语段,用“      ”画出仙石形状及所处的位置;
用“      ”画出石头变猴的原因;用“      ”画出石猴出生的经过。
(2)互相交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石猴?(来历神奇。)                                                                                                                 
2.自由快乐。
(1)默读语段,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快乐。)
(2)你从那里体会到了石猴的自由、快乐?
(3)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石猴日常生活的描写,你感觉这段文字具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感受石猴的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
3.顽皮率真。
4.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段文字。通过阅读你了解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
(3)互相交流: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只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的?
(3)指导朗读:读这段文字,要特别留意石猴的动作,注意作者对石猴反复的动作描写,感受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形象。
六、总结提升,整体把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猴拜为猴王的故事。感受到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七、拓展延伸,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记叙的是孙悟空的出生,节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课  题
8.红楼春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课文中生字,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本文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向往。
重点
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法
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    案
个  案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红楼梦》插曲。了解《红楼梦》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简介《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世态风貌。
3.简介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符号标出来。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1)从对众人的神态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2)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2.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1)(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筝是谁的。)
(2)(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咱们也放晦气。”
(1)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
(2)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5)从宝玉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
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
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象。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引导并小结。(板书: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2.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3.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四)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从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悠久的历史,读出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