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池上》,背诵《池上》。
2、认识“踪、迹、浮、萍”四个生字,正确地书写“采”字。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中国最长的国道3、通过图文结合、做动作、贴画等方式理解古诗,感悟小娃的顽皮和童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踪、迹、浮、萍”四个字,正确地书写“采”字。
难点:
1、理解诗中“偷”“藏”等关键字的含义。
2、感悟小娃的童真。
教学方法
1、把握古诗中字的不同特点和类别,区别学习生字。
2、复习已学的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3、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4、读诗贴画,指画说诗,调动学生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理解古诗,诵读古诗。
5、加入动作、鼓点、音乐等元素,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夏天到了,池塘里荷花开了,亭亭玉立的,真好看啊。硕大的荷叶圆圆的,像一把把绿油油的大伞,池塘里有好多鱼,它们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一会儿朝南,一会儿朝北。
清明是几号学生欣赏图片后,教师问: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背诵。(预设:汉乐府《江南》)顺势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解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美丽的图画导入新课,亭亭玉立的荷花,鱼戏莲叶间的动感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古诗的题目里往往藏着很多信息,解诗题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二、诗人介绍。
(多媒体出示图片)师《池上》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吗,之所以说他大,一是因为他的名气大,人们把他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合在一起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之所以说他大,二是他写的诗多,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3600多首)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小学低年级”的特点,没有将诗人的生平、事迹、代表作等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抓住了一个“大”字,从诗人的名气和写诗的数量上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初步了解。虽然知识的容量不大,但能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深刻印象。
三、初读古诗,读准确。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评价,正音。
师初读古诗,要注意古诗中几个后鼻音:上shang、撑cheng、艇ting、藏cang、踪zong、萍ping。(教师一边讲一边带读)
3、教师确认初读过关后,随文学字:踪迹、浮萍。
师什么是踪迹。踪迹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多媒体出示图片)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小画家,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怎样的踪迹呢?(学生齐答)
小鸡留下的踪迹是(竹叶),小狗留下的踪迹是(梅花), 如何学好高中英语小鸭留下的踪迹是(枫叶),小马留下的踪迹是(月牙)。 |
师“浮萍”你们见过吗?浮萍是一种漂浮在书面的水草,(多媒体出示图片)“浮”三点水,“萍”草字头。
学完“踪迹、浮萍”之后,当堂用生字卡片检测一下学生学习的效果。
4、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片等方法来学习和了解“浮萍”,通过联系旧知识来理解“踪迹”,教给了学生学习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再读古诗,读节奏。
1、教师示范。教师慢慢地一字一顿地读,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朗读古诗要读准确,读通顺,但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要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2、学生点评。通过点评,引出古诗的节奏。(多媒体出示)
心理哲学 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
3、教师再示范,引导学生按节拍读。(用手指上下打节拍,用拍手的方法打节拍)
4、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5、指名朗读,评价
设计意图鲜明的节奏是古诗的一个特点,节奏显示出古诗的顿挫。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按节奏诵读古诗,才有韵律美,所以,诵读古诗,读出节奏,是教学古诗的必经之路。
五、三读古诗,读情趣。
1、学习“采”字。
a、指名朗读并要求学生出这个拼音的特点:平舌音,三拼音节。
b、观察笔顺,书空,组词。
c、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d、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
e、由“采”字引出动作,由动作引出诗中的其他动词。
师“采”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部分是什么?(一只手)下部分是什么?(结满果实的一棵树)最初的意思是用手去采摘树上的果子。
“采”白莲,怎样采?(指名示范)你可以一边采,一边读这句诗吗?(带动作读)
诗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字也像“采”字一样有动作呢?你到了吗?(指名回答,并做动作。撑,藏,开)
2、加动作配鼓点朗读。
a、自由动词,自由做动作,带着动作读诗。
b、带上动作,表演给同桌看。
c、老师总结,和学生一起做,一起读。(加鼓点)
设计意图由学习生字“采”入手,引出动作,进而引导学生出诗中含有动作的词,读一读,做一做,边做动作边读诗,这样,既帮助了学生理解古诗,又化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增加了趣味性。鼓点元素的加入,犹如锦上添花,让教室里掀起一股诵读古诗的高潮。
六、四读古诗,展画面。
1、诗中有画。
(教师制作好贴画:小娃、小艇、白莲、浮萍等)
a、自由朗读古诗,发挥想象,让学生说说诗里有什么?
b、指名回答,学生一边答,教师一边贴。也可以教学生到讲台上帮忙贴。贴浮萍时,问问学生,浮萍是否贴满整个湖面,引导学生了解:小船划过,浮萍荡开留下一条水路。
师白居易不愧为大诗人呀。他只用了短短20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娃“偷采白莲回”的美丽图画:一个小娃手持竹篙,撑着小艇,瞒着人,偷偷地、悄悄地去采白莲,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小船划过,浮萍荡开,留下一条清晰的水路。
2、画中有诗。
师一首诗,一幅画,诗中有画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之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画里藏了一首诗,你看到了吗?
(师指生答,首先指名答,举手的同学多了,就要举手的都站起来齐答)
设计意图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增加贴画的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古诗。贴浮萍时,教师故意把浮萍贴满整个池塘,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浮萍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水面,而是被小艇荡开了......这样,帮助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浮萍一道开”的意思,用这种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诗意要机智得多。
七、领会诗意,背诵古诗。
1、理解“偷采”“藏”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偷采”是怎样采?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b、你有没有瞒着大人做过什么事呢?你当时是怎样想的?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c、(多媒体出示文字,指名回答)古诗中“偷采”的偷是什么意思?
“偷”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1、盗取。 2、行动瞒着人,悄悄的。 3、抽出时间。 |
d、小娃偷偷地、悄悄地瞒着大人去采白莲。既然“偷”了,就必定要“藏”,他“藏”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讨论,指名回答)
2、感悟小娃。
师小娃以为,他偷偷地来,偷偷地回,人不知,鬼不觉,他哪里知道,小船划过,浮萍荡开,留下一条清晰的水路,早就暴露了他的踪迹。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娃?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板书:可爱、天真、调皮)
3、配乐背诵。
a、师生合作背诵。
b、男女合作背诵。
c、自由背诵。
d、点名背诵。
设计意图“偷”字的理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学生年龄小,一讲到“偷”,自然与不光彩的事联系在一起,在充分讨论和预设的基础上,再给出三种备选答案,难点就不攻自破了。正确理解了“偷”,小娃“顽皮、纯真、可爱”的样子就呼之欲出了。
八、“唱一唱”古诗
(多媒体出示视频“婷婷唱古文”)
a、听一听,看一看。
b、跟着唱。
医保卡在哪里办理设计意图就艺术的起源来讲,诗乐原本就一体,或者说,诗、舞、乐原本一体。《尚书.尧典》说:“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课堂中,引入现代旋律“婷婷唱古文”视频,利用音乐进行诗词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让听觉感官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九、拓展古诗。
师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种心情可以入诗、入画;童年生活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次难忘记忆,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入诗、入画,古往今来,许多大诗人都写过富有童趣的古诗,老师给大家推荐俩首:(多媒体出示文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 高鼎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 袁枚 |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积累古诗不能只限于这一首,而用举一反三,一篇带动多篇,课内延伸到课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