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生的出路在何方?
                                              ----------------- 高中竞赛生态分析
    全国各省份取消竞赛加分保送制度后,在理科竞赛上有一定兴趣的体,开始纠结起来,他们往往需要作出选择,而每一步的选择, 都不是那么简单。
在2014年以前,竞赛生可以通过进省队签约名校,那时,拿到省一等奖就意味着10分或20分加分(各省不同,且该加分不限定录取学校和专业),这使得竞赛生在选择学校上占尽先机。
    此时,竞赛是高中优秀学生的必经之路,也成为许多学生的投机之路,在一些偏远省份,经常有一些同学,通过搞生物竞赛,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保送到一些不错的院校。
    2014年开始,竞赛相关政策改革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取消了竞赛省一等奖加分,除进入国家集训队外,全部必须参加高考,竞赛成绩突出者,并入高校自主招生体系,通过签约、竞赛营、金秋营等政策解决优惠问题。看起来,政策复杂了,但是政策中却体现着公平,不再给投机者以机会。
    本文带你分析目前竞赛体系,解读高中竞赛生态。应用题解答
竞赛生的不同优惠条件
首先,竞赛生的名校之路都有哪些呢?
1.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清北,无需参加高考。
2.拿到国赛金牌,和清北签约降分一本线。
3.拿到国赛银牌,并且排名很靠前,和清北签约降分。
4.对于竞赛强省,比如浙江、湖南、湖北,进入省队但是未能拿到国赛金牌,也未在国赛银牌前列的同学,也可以拿到签约降分。
5.拿到省一的学生,基本可以获得除清北外其他院校自主招生名额,竞赛科目重视程度数学、物理大于化学大于生物、计算机。
    这里所谓的强省,和一般省份最大的区别在于,诸如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的学生一
旦进入省集训队基本就能够与清华北大签约30分至一本线不等的降分优惠。而对于一般省份,如果要获得清华北大的降分优惠,仅进入省队是不够的,这部分学生需要通过金秋营或者暑期竞赛营获得协议优惠。怎么显示文件后缀名
当然,如果你实力足够,拿到国赛金牌,来自哪个省份也就不重要了。
    金秋营与竞赛营
    我们愿意把金秋营和暑期的竞赛营统一划在竞赛营的体系内,原因是要区分竞赛营和综合营、学科营。竞赛营均可以通过参营、测试直接获得降分或者协议降分,但是综合营、学科营均不能直接降分,只能得到自主招生、博雅领军的资格。
金秋营举办在每年竞赛省赛确定省队之后,而暑期竞赛营则在数、理、化三科最重要竞赛的省赛之前。
    暑期竞赛营,例如北大的“物理科学营”和清华的“全国优秀中学生物理学体验营”,面向的是竞赛学生,参营内容除了讲座和招生宣传。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测试(含笔试、面试),考试的内容为竞赛内容,难度比照复赛/联赛难度,部分题目达到冬令营水平,单科
难度明显高于综合营、学科营。
    在暑期竞赛营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清北方面的签约或有条件签约(在复赛/全国决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签约生效后,这部分学生有资格参加第二年高考后的北大或清华的自主招生测试,使得签约上生效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需要注意的是,有实力进入强省省队的同学,以及在高二年级就获得省一的同学往往都会参加暑期竞赛营,而能够取得降分优惠的比例大约在参营人数的20%,考试采取全国排名,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北京等竞赛强省的考生优势更大,因此竞争仍然激烈。
    与之不同的是,金秋营在竞赛省赛之后举行,一方面对于考生的竞赛成绩有明确的要求(省一或省队),另一方面已经取得签约得到满意分数的考生不会参加金秋营。因此,对于很多未能拿到签约的学生来说,金秋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从竞争压力上来看,金秋营会略低于暑期竞赛营。
    金秋营的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的难度达到了全国决赛或冬令营的水准,当然,2015年清华金秋营可以选择数学、物理双基础进行测试,最终考生取得的优惠与在营期间的考试成绩直接相关。
    金秋营的考生取得的优惠分为不同的档次,从降至一本线、降60分、40分、30分、20分、给予自招资格不等。总得来说,考试成绩越高的获得的优惠越大。
太原到大同
    对于清北两校竞赛营的选择问题,这里不得不说,由于北大数学、物理、化学对于竞赛学生吸引力更大,基本上国赛金牌选手选择签约北大的概率比清华大很多,所以,在竞赛营加分优惠这个方面,清华自然有更多的名额,更宽松的政策无疑。
    一类最纠结的学生
汽化和液化
物联网论文    我们这里选择一类最纠结的学生进行分析,使家长、同学能够更理解目前的政策。
这类同学就是竞赛水平一般省份中进入省队,但是考虑国赛金牌,实力又有不足者。
    首先,根据上面的政策分析,一般省份的省队并不能保障直接获得清北的优惠政策签约,还需要在暑期竞赛营、全国决赛或者金秋营当中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实质性优惠。暑期竞赛营由于强省同学的参与,实力略显尴尬。而金秋营和全国决赛都发生在紧张的高三上学期,也就是说一旦竞赛冲击失败,停课3个月,这类学生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或许他们将失去本身足够突出的年级排名。
    这些同学中,有的同学一直排名在全校前三,且一般能够进入竞赛省队的同学,会来自水平不错的学校,如果成绩维持下去,他们基本上能够获得一个博雅、领军优秀的资格,优秀意味着保底30分的加分。
    从高中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鼓励学生靠竞赛的实力获得清北的降分优惠,这样不仅为学校争得荣誉,而且还能多余出博雅、领军优秀的名额。可是一旦学生在竞赛之路上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年级排名又因为准备竞赛而下滑,此时再回头争取博雅、领军的资格则又十分困难,毕竟此时你的年级排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这类同学,的确不存在两全之法,只能要求他们做出选择, 选择了冲击金牌,就以金秋营作为二次机会,选择了混银牌、铜牌,就保障课内成绩且把金秋营当作一次额外的尝试,所需无非调整心态,不要患得患失!
竞赛核心问题
    以上的种种,就是目前竞赛为什么越来越强调规划的原因。
    为什么很多同学选择尽可能早的接触竞赛,为什么很多学校开设直升,省去备战中考浪
费的时间。这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高二9月确定是否具备冲击竞赛的水平,以确定未来是否持续在竞赛上花时间, 一旦确定不搞竞赛,则急流勇退,把握高考,把握自主招生,将原来的竞赛基础转化成自主招生准备中的优势。
    很多家长说到竞赛,都在大谈特谈竞赛风险大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目前竞赛体系中, 由于存在暑期营、金秋营的多次尝试机会,谈风险已经偏离了方向,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你只是选择把风险分散在不同次的尝试里,还是孤注一掷的放在高考中。自然,放在一个里,你在上面用的时间就多,放在多个中,时间相对就分散。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风险多大, 而是规划的是否合理,是否有规划,有检验,检验是否是客观而非主观,检验结果为正则继续努力,为负是否能够让原来的努力不要白费,这才是关键。
    事实上,学习竞赛的学生当中,一部分是以省队、决赛为目标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学习竞赛得到一些奖项,同时掌握一定学科基础,从而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势。有的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冲击奖牌,则退而求其次,兼顾课内成绩的情况下,拓展课外知识,为将来自主招生、夏令营做准备。
    以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判断自己定位的最佳时间点在高二的9月份。因为接下来的一年,既是竞赛突击的关键时期,也是课内学习上难度,巩固年级排名,并且争取夏令营名额的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高二的9月份,各科竞赛基本经过一年备考也考了一轮了,这时候学生的竞赛成绩反馈、心态和定位都会比较明确。是否继续并不是老师劝不劝,也不是家长拦不拦的问题,而是你的竞赛成绩到底具不具备继续搞下去的能力。
    竞赛本质问题
    竞赛学生,真的想认认真真地搞,就要做好把三年当高三的准备。很多牛逼的学长学,都是在高一高二就卯足了劲,到了高三反而轻松。现在不少同学反而是高一高二吊儿郎当,最基本的课内学习都马马虎虎糊弄过去,到了高三再拼命。
所以说,竞赛最本质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你是不是能做到高一到高三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勤奋,这才是在上述竞赛核心问题规划下面的本质问题。当难度的内容来袭,能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其抱有最大的热情,用努力去克服那些困难,在最累的时间里咬紧牙关,这才是一个“竞赛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相信,对于走过竞赛这一途的你,不论现在是否还是选择了数学、物理、化学这些专业,那个曾经的你,从来不会让你失望,在人生长路上,每每想到曾经的你备耕都会迸发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