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带来的高中选科要求的变化
摘要:自从我国正式恢复高考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高考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2014年,浙江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在这一次的高考改革中不再分文科、理科,而是除了三大主科:数学、语文、英语是必须学习科目之外,另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自己想要学习、感兴趣的科目。2019年高考改革处在新的“3+1+2”模式,其中:“3”是指数语外三大主科,“1”指的是在物理与历史当中必须选一科为考试科目,“2”指的是在生物、化学、地理、政治当中选出两门自己喜欢的科目。采用这种模式既能很好的调节了学生偏科的现象,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因此,本文将针对在新高考环境下高中选科的要求以及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选科;要求;变化
由于高考的改革,新高考模式下选科就变成高中时期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将伴随着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高考的改革虽然将选择科目的权力交给学生,但是学生却不具备能够独自进行选择的能力,就需要和家长一起商量进行选择。同时也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引导,培育学生
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选择,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科目,这样一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更加顺利。选科的引导是新高考下学校需要组织开展的工作内容,是促进高考成功改革的重要部分。所以,各个学校应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计划,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还能推动新高考的顺利发展。
一、新高考带来高中选科的变化
高考进行的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家长、学生、教师最重视的,其中发生变化的部分也是大家最注重的地方。这次新高考的改革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形式,而且变成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择的模式,学生可以在多种学科中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兴趣、未来工作的方向等来选择最合适的学科。
(一)学科的选择和培育形式的变化
新高考“3+1+2”模式下,学生从只能选择文或理两种选择变成20种、12种科目选择的组合,将选择的权力交到学生自己的手中,同时培育学生的形式也相应的发生变化。“选课走班制度”在高中时期随之而来。因为本来在一个班级上课的学生一起在一间教室用一个课程
表学习,随着选课走班制度的制定变成不一样学科的学生的制定的培育计划是不同的,分别具有不同的课程表。这打破了传统固定班级的形式,各个学校要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选科走班形式实施教学[1]。
(二)选科成绩和排名的变化
在高考改革前,理综和文综可以合理的分成两种科目组合,学生的成绩自然就是本来的成绩,但是在进行改革之后再按照原始分会产生选考科目难度不同带来的是否公平的问题。所以,为了平衡这种科目之间的差异性,选科采取等级赋分的形式,也就是根据考生在本科目考试中原始分的排名来赋予相对应的等级分。“3+3”的模式就是三门选考的科目都是等级赋分形式,而“3+1+2”就是除物理和历史之外选择的两个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的形式[1]。除此之外,改革之后不在区分文科、理科,考生的总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考生的排名以及相对位次会发生变化。
(三)高考志愿和录取的变化
虚寒症位次是考生在填写志愿时主要参考的部分。在高考改革前,各大高校的专业只是对考生的
文理科方面做一个大概的区分,没有具体的科目要求,只要总成绩过了专业录取的分数线就能够被录取。但是改革后,一些院校在专业的选择上对选考科目做出了其它要求,考生需要具备该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才能填写本专业志愿。现在,各大高校中对专业的要求也随改革而产生变化,第一种是有的专业和固定的学科联系比较多,学校就会设置必须具备这门学科知识的学生才能报考本专业;第二种就是设置2门或3门选考的科目,考生只要有其中1门科目就可以选择本专业;第三种就是任何科目都可以报考的专业。
二、新高考高中选科带来的好处
一颗什么的心(一)充分体现高校的选择权,人才培养、选拨观念
考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目的选择,在高考结束后填报与科目相关的专业,选考的科目将考生进行区分,这样一来高校各个专业在培养学生时,比从前文理分科时更加具有专业的基础,生源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强,有利于高校制定高标准的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观念才能被更好的展现出来。这是自从我国高考恢复以来,第一次让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以及专业的需求来确立高中必须学习相关课程才能具备选择专业的权力,充分体现出尊重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推动高校实现
教学目标的进程。同时新高考模式下还将高中和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相联系,使二者之间进行连接,从传统的分数对接方式变为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综合能力的多样化对接[2]。考生对于未来专业的选择意向也更加明确,在大学阶段对于专业的学习也更有兴趣。
(二)充分展现高中的自主选择权,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种放高中的教育和初中、小学义务阶段的教育不同,高中教育需要和大学相衔接,要和高等教育的步伐一致。高中时期有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制度,但是这几年高中时期的选择性教育实施效果没有得到合理、显著的提升。新高考的改革,选科的同时也是在选课,这是选择性教育的展现形式。让各个学校能够合理的创建具有独自特点的学科,使办学的观念更加明确,同时,独特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的不断积累。“选课走班制度”虽然在教学管理方面增加了工作强度,但是将目光放长远,具有独自特点的高中办学观念才能够被充分的体现出来,才可以将生源进行分流、创建高水平教师团队,防止受到同质化教育的影响。
(三)充分考虑学生自主选择权,兴趣和特长能够释放绳文人
以前只有文理两种分科选择,现在可以从“7科选择3科”或者“6科选择3科”,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力被充分展现出来。文理分科的形式,不能使学生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科,一般情况下都具有自己非常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不擅长的科目更加困难,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有的学生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也没有带来好的成绩,从而丧失掉对于学习的信心。但是这次高考的改革,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主、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考试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才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潜能也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对未来的工作也能提前进行规划。
三、新高考下高考选科带来的问题
(一)学生盲目跟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选择的权力,但是从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看,学生在选科的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一些学生在选择上盲目的跟随身边的朋友、跟随大众,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过于依赖家长,对家长做出的选择“言听计从”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发展,盲目的跟风到最后还会影响到学生自身。
粤语歌词然而学生盲目跟风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源是因为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并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喜好、兴趣、理想一无所知,并没有特别喜欢的职业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不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从当前选科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经常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来选择科目,但是成绩不是固定的,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适合这门学科,因此,在新高考环境下学生以及家长不能只通过成绩作为选择学科的标准。
(二)选择科目学生人数不平均
选科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在不同科目的人数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在物理、政治等科目上,大多数学生都不会选择这两个科目,因为物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对于物理、政治的学习兴趣较小。在以前文理分科的时候,物理是理综中的重点学习科目,学习难度很大,非常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这就导致大家对于物理这门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学不好、学不会,进而在是否选择物理这门学科的决定是上都会考虑的非常全面、仔细。
学生在选科的时候往往会先考虑自身。近年来,上海、浙江等地,都出现物理学科选考的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选考的人数大幅降低,远远低于预想的目标。就学科自身属性而言,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学习关于大自然规律方面的知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长远发展的方向来看,我国需要物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对于高校教育来讲,培养物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政治这门科目和其相关的专业比较少,需要背的理论知识很多,所以大家在选择上也很慎重[3]。由于物理、政治学科的选择人数降低,进而其它科目的人数就明显增加,这就造成人数的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