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是要求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发青春岁月。如何在教学中尝试落实诗歌写作的任务?本课例尝试以创设情境,感知《再别康桥》,徜徉诗海,总结诗歌写作技巧,学以致用,吟诵青春之歌三个环节展开教学,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深入探究。
关键词:诗歌;青春;以读促写
【设计缘由】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收录了5首现代诗,分别是的《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以及雪莱的《致云雀》。每首诗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不同的风格,除此之外,《普通高中教材人教版(2003版)》(必修一)收录的《再别康桥》也是学习诗歌写作很好的一个范本。王本华教授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中提到教材的设计思路之一是“以读写为主的单元,围绕人文主题与核心任务精选各类文本,以课文或整本书的阅读为基础,精心设计学
习任务,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深度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本课例的设计理念旨在于“以读促写”,教材收录的诗歌是探寻诗意之美最好的例证,通过学习组诗,探寻出写作诗歌的基本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借鉴有价值的知识点,比如诗歌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意象的选择与使用、语言特点等进行有目的的模仿性写作,茅盾先生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让学生在模仿写作中获得知识,获得方法,最后将这些方法合理地、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在仿写的基础上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发展和提升思维水平,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此传承与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将语文学科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课例描述】
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再别康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在聆听时谈谈你的感受。
师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课件展示诗歌
生:好美呀
师:什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美?
生:我感觉到的是这首诗描绘的画面很美。老师在朗诵时,我脑海里就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所以我觉得它的画面美。
生:我觉得这首诗很押韵。每一节都押韵,比如“来”和“彩”,“娘”和“漾”等等。
师:你听得很仔细,韵脚严整是这首诗音乐美的体现。同学们,你们再看看,这首诗在字数、行数上有什么特点?
生:四行为一节,每行字数差不多相同。
师:不错,很好。这首诗的行数、字数基本一致,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这是这首诗建筑美的特点。一首《再别康桥》给我们展现了新月诗派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的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光,一起去诗的海洋里
徜徉吧!
二、第二环节:徜徉诗海,总结诗歌写作技巧
师: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五首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请注意归纳诗歌写作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篇章结构,语言特点,意象与意境,韵律和节奏,情感的表达等等。可任选一个点进行总结。
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
师:好,接下来的课堂就交给同学们,你学习了哪首诗,从这首诗中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生:老师,我学习了闻一多的《红烛》,我从这首诗中学到了情感可以靠句式的长短来抒发。这首诗写红烛,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作者用了大量的短句,比如“矛盾!冲突!”“烧吧!烧吧!”等等,让人读起来感觉作者的情感喷涌而出,抑制不住地想要赞美红烛。而且在诗歌中,作者还用了很多感叹词,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师:很好。分析得有理有据,使用长短句和感叹词抒发情感。这首诗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学习到的?你们有补充或者是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作者在诗歌中使用长短句是为了形成诗歌的建筑美,长短错落有致,就像我们一开始学习的《再别康桥》一样。
师:非常好!这首诗的作者是闻一多,他和徐志摩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作者,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到:“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所以作者提倡诗的创作要注重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他的这首诗中就有相应的体现。我们还能从这首诗中学到什么方法呢?
生:这首诗每一节的开头都会重复“红烛啊”,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节奏感。让我想起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断地呼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使情感得到回环往复、层层深入的吟咏。
师:不仅分析了课文,还迁移到了其他的诗歌中,非常棒!还有吗?
生:老师,他在文中使用的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仿佛是在对话,能让读者切入情境。
师:第二人称的使用无论是在诗歌中,还是其他文体的写作中,都有相同的作用,能够更
好地调动读者跟随作者的情感波动而波动,拉近亲切感,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首诗还能带给同学们其他的方法吗?
生摇头。
师:好,那么我们把同学们学到的方法总结一下:长短句的错落有致,感叹词的回环往复,重复的手法,第二人称的运用。
生:老师,我学习的是的《沁园春长沙》。我觉得他在意象的使用上值得我揣摩和学习。诗人写秋景,选取了典型的具有秋天特点的景象。比如寒江,霜天,层林,湘江,飞鹰和游鱼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如何练腿师:所以如果你写诗歌的话,会怎样选择意象?
生:具有典型特征的,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形象。比如今天下着雨,雨让我感觉很烦,如果我想表达自己心烦意乱的话,我就会选择雨这一物象。
师:看来你对意象的理解是很通透的。刚才闻一多的《红烛》有意象吗?
你要我如何割舍生:有,红烛就是意象。
师:是的,这首诗化用了“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那其他诗呢?
生:我学习的是《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描写了“雪峰、太阳、山海、石砾、蜘蛛”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雪峰的壮美。
云南税务局师:为什么你能从这些意象中感受到雪峰的壮美呢?
生:作者在写这些意象时,不是罗列意象,而是对这些意象进行丰富的描写,比如作者写“石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石砾滑坡的声音比作“军旅远去的喊杀声”,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石砾滑落的那种艰险的场景。
师:所以除了要选择合理的意象外,还要对意象进行贴切地、形象生动地描绘。这首诗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同学们借鉴?
生:合理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比如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比喻的手法,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作者“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拿“雄鹰
或雪豹”与“蜘蛛”进行对比,更突显了“蜘蛛”弱小却坚毅的特点,也点出了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是没有物种与大小之分的。再比如夸张的手法,作者在描写他登山的艰险时,写到“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山海的引力无穷,仿佛要把太阳吸进去一般,“石砾不时滑坡”,更何况是人?所以也把登山的艰险写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分析文本的能力真的让老师由衷地佩服,对课文的解读很到位!我们都要向你学习!不错,善于运用表现手法,能让我们的诗歌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生:我学习的是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描写了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由壮阔、雄奇奔放的场面。
师:也就是说,这首诗和前面同学们分析的诗歌一样,都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是吗?
生:是的。
师:那么除了这一点外,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还有什么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生自由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生:老师,他为什么要“啊啊”,一个“啊”不可以吗?
生大笑。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对这个问题有想法?
生:这是叠词的运用。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师:很好!叠词有什么作用?
生:叠词的使用能使情感更热烈奔放,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力”的赞叹,增强感染力。
异地恋情话最暖心短句师:诗歌中使用叠词能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情感更强烈。这首诗还运用了一个手法,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排比,“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师:排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呢?
qq个性名字
生:也能增强文章的气势,节奏和谐,感情丰富。
师:所以诗歌的写作还可以运用排比、叠词的手法,增强气势。
生:我学习的是雪莱的《致云雀》。
师:这是一首外国诗,它和其他几首诗有何异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