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  古诗赏析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字开头的成语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的心灵
★2.《卖炭翁》    白居易
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心忧炭贱愿天寒 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攻党肉控
B.“把、称 、叱 、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 “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深幽寂静_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_欢悦宁静、空灵_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3.诗中的“万籁”是指 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4.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
★4.《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远处,清脆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安家电视剧
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 友人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 赏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
5.《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所》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小孩智力测试特点是寒落疏冷。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的孤鸿形象。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6.《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拟人;“碾”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词抒发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仍保持高洁、坚贞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4.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二  古诗文默写
《北冥有鱼》 庄子
1.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0、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虽有佳肴》
1、《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
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5.“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大同社会”社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生产管理课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优秀员工获奖感言简短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