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短文。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体会课文的意境美和写法美。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帅男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佳句赏析,体会文课文的意境美和写法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优秀的诗句真是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像诗,它会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标题,作者)
顺势解题:请一位同学为标题断句,并说明原因
答/谢中书/书
答:答复
谢中书:谢征,作者友人。中书,谢征官职。
书: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设计意图:用名言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同时解题,了解“书”这一文体。
二、初读知“音”
自由诵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能够扫除字音障碍,读通读顺,进行正音。(选择学生代表读,其他同学听)
课件出示: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第二遍:能够读出停顿,初步领悟文体特征。(选择学生代表读,其他同学听)
课件出示: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请学生总结本文语言风格:
预设: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第三遍能够声情并茂地读,读出个中情意。(全班齐读,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明确读的要领,读准字词,如今停顿,感知文章的内容。
三、再读知“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翻译全文
通过小组合作,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解惑,然后小组成员间间互相提问,检查掌握情况并及时更正。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在图书馆 之:助词,的
谈:赞赏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
清:明净的
③两岸石壁,五交辉。
五交辉:彩斑斓,交相辉映
④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俱:都
⑤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将歇:将要消散
乱:此起彼伏
⑥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颓:快要落下 颓:坠落
竞跃:争相跳出水面
带头盔 ⑦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人间
之:的
康乐:指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
未复有:不再有
与:参与,欣赏
其:这种
奇:奇丽景
者:……的人
2、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纠正并加以补充。
3.梳理层次。
通过翻译朗读,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请学生来分层并说说理由。
骗我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具体描写山川的秀美景。
第三部分: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四、三读赏“美”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任选角度,用“山川之美,美在”的句式描绘奇丽之景。
斗酒百篇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美在山水映衬。你看,山巍峨高耸,直入云霄,水明净澄澈,清可见底。水的流动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涂抹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美在彩配合,你看,两岸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青翠的林木,苍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绮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川之美,美在晨昏变化,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将要消散之时,猿啼鸟鸣此起彼伏;傍晚红日西沉,山苍茫,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师小结:文中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彩缤纷之美,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再次是晨昏变化之美,一幅热烈欢快的场景图,一幅灵动欢悦的木景图,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三种美交替出现,互为影响,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
五、四读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人物介绍: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2.走进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3.时代背景: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政治与鬼伯爵云谲波诡,社会矛盾尖锐,很多文人宁愿隐居山林,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也不愿在朝在朝做官。写作此信时,陶弘景已言语古稀,早已看淡世事,通透豁达。本文恬淡宁静,陶弘景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归隐归隐林泉的志向,尽显山中宰相的雍容气度。
六、课堂小结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本文以清丽、凝练的文辞,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七、板书 现场管理制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映衬
彩配合
晨昏变化
总领——写景——抒怀
总——分——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