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文二篇
知识与能力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自身鉴赏能力。
精制白砂糖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品味文章的韵律美,加深印象。
2.以谈话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的成果,巩固文言知识。
3.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准分析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答谢中书书》一文巧妙的画面布局。
2.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一词的含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神州大地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答谢中书书》。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2.背景资料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知识链接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将歇(xiē) 欲颓(tuí) 沉鳞(lín)
(2)古今异义
歇
(3)一词多义
颓
欲
与
(4)词类活用
五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
三、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提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界、无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与: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奇:指奇山异水。
2.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空间是什么
预科是什么(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社团文化节主题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了。
五、合作探究
北京到河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之美。
2.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示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高峰入云”至“沉鳞竞跃”分述,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总括前文。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是以哪个字统领全文的?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
答案示例:以“美”字统领全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彩配合之美。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是一幅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文章的结尾两句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对美好景物发出感慨,并展开议论。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总结前文,再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来证实文首“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之说。这样首尾呼应,使得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鲜明地突出了主体部分。
3.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景物的?
答案示例:观察角度:由仰视(高峰入云)万科财务报表分析到俯视(清流见底)到平视(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间跨度:由早晨(晓雾将歇)到黄昏(夕日欲颓)。
景物状态:有静景(高峰……俱备),有动景(晓雾……竞跃)。
感官冲击:有视觉(高峰入云),有听觉(猿鸟乱鸣)。
如此,描绘出一幅具有山水相应之美、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俯仰结合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的山川美景。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中哪些字用得特别传神?
答案示例:“乱”表现出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
物都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颓”运用拟人手法,不仅写出夕阳将落山的客观景象,还表现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颓丧、低沉的。“鳞”是鱼身上的一部分,说“沉鳞”,是以鳞代鱼,以局部代整体的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跃出水面,在夕阳照映下鱼鳞和水面辉映出的粼粼波光。“竞”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的多和活泼,增加了愉悦的气氛。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有人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人认为流露了作者闲适归隐之意,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表露了作者在山水之中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试分析本文的行文特点及表达效果。
文章以感慨发端。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下来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上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