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其它报刊
在日寇占领的沦陷区,不少爱国志士曾创办一些秘密的地下抗日报刊。在天津有《高仲明纪事报》、《炼铁工》、《抗战》、《匡时》、《前哨》月刊、《火线上》、《突击》、《后方》等。江苏苏州附近小镇上出版有《青白报》。上海沦陷后,在尚未被日寇占领的被称为"孤岛"的租界地区,爱国志士利用英、美、苏等国商人充当发行出版人的名义注册,创办了一批挂着"洋商报"旗号的中文抗日报刊,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导报》、《时代》周刊等。此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曾是抗日进步报刊出版的一个特殊阵地。有中共领导的《华商报》晚刊、邹韬奋主持复刊的《大众生活》、《大公报》香港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办的《光明报》等。日寇和汉奸在沦陷区出版大批敌伪报刊,用作欺骗、奴化和毒害被占领区中国民众的宣传工具。主要有北平的《新民报》、《武德报》、《实报》、《华北新报》,天津的《庸报》,上海的《新申报》、《中华日报》,南京的《总汇报》、《南京新报》,广州的《迅报》等。 (张之华)
《高仲明纪事》报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占领下的天津秘密出版的中国抗日报纸。19379月创刊于天津法租
界内,19399月停刊,共出版700余期。主要创办人是原天津《大公报》编辑、记者顾建平。油印日报,16开,日出12张,后改为八开4张。主要抄收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新闻。最初发行几十份,后发行约1000份。 (陈业劭)
《译报》《每日译报》
中国上海"孤岛"时期出版的抗日报纸。1937129日创刊。四开4版日报。夏衍负责主持。编辑部有姜椿芳、梅雨(梅益)、于伶等。为避开日本占领军的新闻检查,全部新闻、特写、通讯、论文稿源均编译自外国在华外文报刊。创刊号刊登了对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销万余份。屡遭日伪的恐吓干扰,迫使印刷所不敢承印,于1220日出版12期后被迫停办。1938121日改名《每日译报》复刊。雇用英国人孙特司·裴士和拿门·鲍纳出面任发行人和经理,以"英商中华大学图书公司"名义注册出版。实际由梅雨负责主持。林淡秋、戴平万、杨帆、冯宾符等参与编撰。王任叔、钱杏邨、于伶、陈望道等主编副刊和专刊。在新四军中设特派记者。创刊初版式和内容均沿袭《译报》。从220日起,增发本报新闻。628日扩大为对开张大型日报,并附四开一张副刊、专刊版。由单纯译报成为综合性大报。以消息灵通,凡解独到,新颖生动,受到读者瞩目。另出有《译报周刊》和综合性丛刊《公论丛书》。1939518日在日本压力下,《每日译报》被迫
停刊。(张之华)
《新民报》(北平)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汉奸组织新民会的机关报。193811日在北平出版。系新民会掠夺原《世界日报》后改组而成。日本人武田南阳任社长,新民会会长王揖唐、朱深、王克敏等先后担任名誉总裁。该报鼓吹"和平反共""建立东南亚新秩序",还用黄材料毒害中国读者。主要采用日伪通讯社"中华通讯社"的新闻稿。在宣传手法上采取欺骗、造谣和恐吓的法西斯手段。儿童需要补钙吗1944430日停刊。 (高云才)
《文汇报》
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综合性日报。1938125日创刊于上海。为避开日本侵略者检查,雇用英国人克明充当挂名的发行人兼主笔,以"英商文汇有限公司"名义注册出版。实际是由严宝礼、沈彬翰、胡雄飞、徐耻痕等人集资创办。严宝礼任总理,胡惠生任总编辑。《大公报》提供租让馆址、印刷等方便条件并投资1万元入股,派徐涛成担任主笔,成为编辑部实际负责人。该报坚持抗日爱国立场,不为敌伪的利诱和威胁所动,通过公正言论、独特消息和《世纪风》副刊文字,曲折地报道抗战局势,透露抗日根据地真实情况;并开展救
济中国难民捐款,发起读者献金支持抗战等多种社会活动,受到民众欢迎。最初为对开一大线,后扩充为2-4大张,销数达5万多份,居"孤岛"报纸首位。又增出《文汇报晚刊》、《文汇年刊》。1939518日,在日本压力下,租界英国当局以"抗日言词激烈,影响租界秩序"的罪名责令文汇日、晚刊停刊两周。同时,敌伪政府用重金收买克明,谋划盗用《文汇报》名义复刊,被编辑部同人抵制。
1945818日试行复刊,日出八开一张。同年96日正式复刊,张国淦任代董事长。严宝礼仍任总经理。10月改组编辑部,更新编辑方针,恢复进步民营报纸传统。艇铸成、宦乡分任正、副总主笔,陈虞孙、柯灵、孟秋江等组成编撰骨干力量,宣扬民主、进步,反对独裁、内战,报道支持工人、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出至1947524日,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勒令停刊。部分编辑人员出亡香港。194899日创办香港《文汇报》,由李济深、蔡廷锴、虞顺懋、严宝礼、徐铸成组成董事会。总主笔徐铸成,正、副总编辑马季良、柯灵,总经理严宝礼。继续宣扬爱国、民主、进步的主张。发行达2.5万份。
1949年上海解放,621日上海版复刊。1953年元旦实行公私合营。19565月合并放北京《教师报》。同年101日迁回上海复刊。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受到批判。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控制。197610月后,成为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全国性综
合报纸。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报道教育、科学、文艺、理论、卫生、体育新闻为主要内容。1992寂寞在唱歌歌词年由对开4版扩大为8版。增加新闻信息量、合办多种专刊和副刊。先后办有《文汇读书周报》、《文汇电影时报》、《文汇月刊》。 (张之华)
《导报》
中国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纸。193842日创刊,雇用英国人雷纳克当挂名发行人。实际由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出版。总编辑刘述笙,经理蒋光堂。后恽逸任主笔。梅益、王任叔、杨潮参与编辑工作。宣称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说话""扫除当前一切障碍,向历史进化的途程猛进"。它宣传抗战局势,激励民众抗日救国的斗志。19381124日、25日恽逸撰发的评论《异哉汪精卫之言》,是全国报刊上首次公开揭露汪氏汉奸面目的好文章。与《译报》、《文汇报》等发起"节约献金运动",支援战火中的难民同胞。19394月曾出版《导报曾刊》,由恽逸主办。多次受到日伪的恐吓和破坏。同年617日报社被汪伪武装特务袭击,71日被迫停刊。 (张之华)
《中华日报》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敌伪报纸。1939710日创刊。日出对开一张半。汪精卫集团的
主要宣传工具。社长林柏生,总经理叶雪松,总编辑郭秀峰。次年3月汪伪南京政府成立后,许力求任代理社长,刘石克、褚葆衡、刘静哉先后任总编辑。该报大量刊登汪伪政府官方言论,充当日本侵华的喉舌,受到抗日爱国民众抵制,报馆机器间和新馆址曾多次被投掷袭击。1945815日日本投降,汪伪政权解体,821日终刊。该报前身为国民党内汪精卫改组派的机关报,1932411日创刊上海,林柏生任社长,赵慕儒、许力求分任总编辑、总主笔。19343-10月,副刊《动向》在聂绀弩主编下,得到鲁迅等左翼作家经常投稿支持。193810月该报因经费无着停刊。 (张之华)
《华商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194148日创刊于香港,对开一张晚报。廖承志主持筹办。华比银行经理人邓文田、邓文钊出任正副总经理兼督印人,副总经理范长江主持日常工作。总编辑胡仲持,总主笔张友渔,夏衍、金仲华、乔冠华、张铁生、羊枣(杨潮)等参与编撰。办报方针是:对内要求团结、民主、进步,反对分裂、独裁、倒退;对外反对英美对日妥协,揭露和批语英美绥靖政策和"东主慕尼黑"阴谋。邹韬奋参与筹办并撰写长篇连载《抗战以来》。以港澳和世界和地华侨及外国进步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销数达一两万份。19411212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胃病怎么治年1
热门话题作文4日在香港复刊,改为早报,日出对开两大张。董事长兼督印人邓文钊,总旨理萨空了,总编辑刘思慕,副总编辑先有邵宗汉、廖沫沙、杜埃。社论委员会居员有章汉夫、许涤新、乔冠华、刘思慕、廖沫沙、张铁生、夏衍。复刊前期以反对内战和独裁,争取和平与民主为主要宣传内容;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后,宣传基调随之转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发行立足香港,扩大推销到内地,特别是华南广大城乡。19491014日广州筹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机关报《南方日报》。
被时代
《光明报》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1941918日在香港创刊。社长梁漱溟,督印人兼总经理萨空了,总编辑俞颂华。羊枣编撰国际新闻版,萨空了兼副刊《鸡鸣》主编。该报创办目的是为新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提供发表政见的讲坛。它致力于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倒退;呼吁实行民主自由与法制。为了便于报纸展开工作,在创旰前政团同盟各方面成员(来自33派)协商订立了5项出版公约。该报曾以公告形式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等文献,连载梁漱溟所写的《我努力的是什么》。19411214日因平洋战争全面爆发而停刊。19468月和19483月两度在香港复刊,出版旬刊、半月刊。 (高云才)
《华北新报》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日伪报团。194441日创刊于北平。由原日伪《新民报》改组,以原社址为总社,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情报局副局长管翼贤兼任社长,日本人大川幸之助任副社长。同日,北平、天津两地的5家日伪报纸《新民报》、《实报》、《民众报》、《庸报》、《新天津报》全部停刊。华北各城市设立《华北新报》地方分社。天津《庸报》改组为《天津华北新报》。同年11月原《石门新报》改组,出版《石门华北新报》。12月原《河北日报》和《新民报》太原分社改组,分别出版《保定华北新报》、《太原华北新报》。从此,华北地区日伪新闻宣传工具改由汉奸出面代替日本侵略军支撑门面。北平《华北新报》开始日出一大张,最后减缩为日出八开一小张。19458月日本投降后,敌伪报纸全部解体。 (张之华)
《康德新闻》
伪满洲国官办垄断报团。1941825日伪满公布新闻社法,官方投资成立康德新闻社,原有日伪绝大多数中文报社(计18家)改组成立分、支社,统一归属康德新闻社。总社设新京(即长春),原《盛京时报》社长梁谷保藏任理事长,《大北新报》社长山本久治任专职理事。在长春总社出版《康德新闻》,194471日由伪满国务院机关报《大同报》
改组而成,初为对开4版,出过晨报、晚报、日报。后缩减为四开2版小报。19458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次日《康德新闻》随之告终。在沈阳出有《康德新闻》奉天版,1944914日由老牌《盛京时报》改组而成。在哈尔滨出有《康德新闻》哈尔滨版,19446月由《北大新报》改组而成。在抚顺、北安等地出有多处分版。康德新闻报团鼓吹"日满一体""亲善提携"。总社和分、支社均由日本人负责主持,同时网罗一些汉奸从事编采工作。日本投降后,康德新闻报团全部解体。1946830日,哈尔滨人民法院判决以战犯罪将山本久治处死。 (张之华)
上海"孤岛"时期报刊
19371112日国民党军队撤出,上海租界陷于日本军队的包围;至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为止。这段时间史称"孤岛"时期。在这期间,上海新闻界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积极开展了抗日宣传的艰苦斗争。上海沦陷初期,抗日报刊先后停刊或内迁,抗日宣传出现了短暂的沉寂。但不久,一批新的抗日报刊纷纷崛起。它们为了逃避日方的新闻检查,全都借用洋商的名义出版。19381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报》改名《每日译报》出版,继起的有《文汇报》、《导报》、《通报》、《大英夜报》、《华美晨报》、《华美》周刊、《大美报》、《中美日报》、《正言报》等。已经
万圣节10
停刊的《申报》亦东山再起,《新闻报》、《大晚报》也先后挂上洋商招牌,加上原有的《大美晚报》(中文版)和《华美晚报》,一时间"孤岛"成为"洋商报"的天下。这些报刊的政治背景不同,但均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对敌,积极报道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消息,揭露和抨击日伪的暴行。有的报刊还大量登载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新闻,以及阐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文章。它们是"孤岛"报刊的主流。对抗日报刊,日伪采取恐怖和收买等手段进行破坏,一些报刊被扼杀。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抗日报刊全部停刊,只有《申报》和《新闻报》在日伪接管下继续发行。这个时期的外文报刊,主要有英国人办的《字林西报》,美国人办的《大美晚报》、《密勒氏评论报》(以上英文),苏联人办的《上海俄文日报》和《时代》半月刊(以上俄文),法国人办的《上海日报》(法文)。它们大多对中国抗战持同情态度。德国人办的《上海德文日报》则为日本侵略者鼓吹。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汉奸报刊,有《新申报》、《上海每日新闻》(日文)、《中华日报》、《国民新闻》、《平报》、《新中国报》等。它们宣扬"东亚圣战",贩卖黄新闻,遭到人民的唾弃。 (卫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