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手机优化
文化自信:复习上节课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语言运用: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大意,学会比喻的手法。
思维能力: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春天的画面。
重点
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大意,学会比喻的手法。
难点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爱上大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美。
兵什么神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体验的意思
导入新课
1、根据课件上的生字复习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古诗中春天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古诗,体会古诗的内容大意和诗歌情感。
复习生字
巩固上节课生字的内容。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了解题意。村居,村:村落,居:居住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解释词语:醉:沉醉。
拂堤杨柳:拂过堤面的杨柳。
春烟:春天水面升起的烟雾
3、解读诗句的意思。
二月的春天,野草萌发,黄莺飞舞。杨柳拂过堤面,水面升起了云雾和炊烟。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放学
鸢:老鹰
纸鸢:像老鹰的风筝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明诗意:孩子们早早的放学了,忙趁着东风放起了紫鸢。
6、 看图,想一想,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春天来了,草儿萌芽,燕子飞舞,孩子们开心地在草坪上放风筝。
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小草、黄莺、杨柳、春烟
疯狂足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杨柳拂过堤面随风摇摆的情景。
8、老师读第一句、第二句,同学们踊跃回答,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小草冒出小小的头,在风中交头接耳,可爱地摆动着身体。
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枝头上快乐地鸣叫,活泼地飞舞。
我仿佛看到了鲜花在枝头绽放,娇艳逼人。花骨朵美丽迷人。
我看到了柳树在春风中摇摆,像姑娘的辫子一样长长的,迎风飘动,美丽极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交流: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
春天来了,孩子们在草坪上开心地放起了风筝。
9、风筝: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10、观察图片,图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儿童在草地上快乐地放着风筝,风筝迎风飘舞。
11、交流:村居描写了怎样的春景。早春二月,小草偷偷地冒出了头,黄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杨柳随着春风摆动,放学后孩子们开心的放起了风筝。
12、咏柳,诗意。咏:歌咏,柳:柳树
解词语:碧玉:碧绿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满,全。一树:满树。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3、解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是碧绿的玉装扮成的,轻柔的柳枝飘动起来,看上去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丝带。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裁剪,如:如同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
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从远处看柳枝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
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16、近看:长、柔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练习造一个比喻句。
18、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练习造一个比喻句。
19、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从(      )到(      )先观察后(        )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
(整体)(部分)(想象)
20、交流:《咏柳》描写了怎样的风景
《咏柳》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柳树发芽的景象。全诗通过对春天柳树的描写,歌颂了春天的美丽景,赞美了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勃勃生机。
2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描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景。鸟鸣、风雨、花落
22、课堂总结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柳树因其吐秀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作者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春盎然的动人景象,以柳咏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23、板书《村居》(唐)高鼎    生气勃勃的春天
芸豆怎么炒好吃 《咏柳》 (唐)贺知章  以柳咏春
了解题意
了解诗意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解风筝
明诗意
观察图片
拓展阅读
小结课文
让学生对古诗文更加的了解。
让学生们了解诗意
互动环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互动环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采草莓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让同学们对课文的主旨有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