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吕相秋
假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段姓起源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这篇文章后,让我认识到“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他认为离开了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图画比较重要的地位,这样是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并举了几个他把图画运用到各个课目中的例子,我发现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小画家,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画画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他们用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世界,用画来和大人对话。可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却对画画变得越来越漠然,孩子画画热情减退,因此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非常重要。
梅花象征着什么
孤独的时候>锦盒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在这节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为学生的流利书写做好准备。首先要求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练性练习。就是说在孩子写字以前,先让他们学着
用小刀和剪刀等做一些手工制作。其实这样的“手工劳动”在小学阶段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但事实上,学生是很难享受到这种快乐的。为了抓教学质量,很多教师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于是,类似的手工劳动只能让学生“望洋兴叹”。其次应当尽力使学生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我想,在学习之余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剪纸或小制作等手工劳动,这非但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还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在练习过程中,我认为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熟能生巧,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丁雅琦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努力地用双手进行活动。大多数的人都用右手进行活动,逐渐地就成为了共性。建议中指出:那些与思维相联系的,在手指尖上体现出思维的最“聪明”的劳动操作,都是由右手来完成的。左手在完成创造性劳动过程时只起着辅助性作用。这说明了右手是很重要的,但左手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在体育课堂上经常教给孩子们用双手工作。他们学会了用双手拍球,用不习惯用的手或脚做些趣味游戏,我还经常让孩子们做一些感觉别扭的动作。在这些孩子的活动中,创造性的因素逐渐的有所发展。能够经常协调地用左右两侧进行活动的孩子,他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比只会一侧肢清明日记
体活动的孩子要强的多。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会用双手从事劳动的能工巧匠们,似乎在同样的一个现象中,能够比只会用右手工作的人看到更多的东西。